憲法

法治
從自然法到政治自然法(中)——自然法的現代改造

張千帆:傳統自然法確實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即缺乏確定性和約束力,但這並不表明它沒有價值,只是表明傳統理論需要改造。

法治
從自然法到政治自然法(上)——紀念《戰爭與和平原理》出版400週年

張千帆:自然法不只是國際法的基礎,也是國內法的基礎。格勞秀斯關心的自然法直接和戰爭與和平相關。對於人類生存,沒有什麼比這重要。

我們需要一部保護公民權利的人工智慧憲法

明:人工智慧可以做很多很棒的事情,但它的成就不應該以犧牲公民權利爲代價。我們必須擁有爲我們自身利益行事的人工智慧。

日本
日本關東行札記——憲政之旅

翁一:日本目前施行的憲法是1946年憲法,中央大廳已樹立三尊銅像均爲明治憲法的重要參與者,第四個空著的銅像基座卻沒有留給戰後新憲法。

讓寬容成爲自由愛好者的習慣

張千帆:承認人類的複雜性與侷限性,對不同意見賦予人所應有的對等尊重和寬容,你纔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蘇格蘭政府推出制定成文憲法的計劃

首席大臣尤薩夫希望,在蘇格蘭獨立後用一部成文憲法維護《歐洲人權公約》包含的權利。

違約
葉倫:美國債務上限僵局可能引發「憲政危機」

美國財政部長稱,援引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繞開國會發行債務,是「不好的選擇」之一。

每週時事分析:中國需修改非公經濟的憲法地位

曹辛:儘管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已經實施了四十多年,民企的發展也已經得到相當壯大,但非公經濟和民企在中國的憲法地位卻顯著低於國營企業。

智利
智利民衆拒絕新憲法,左翼總統受挫

智利民衆以壓倒性多數否決了新憲法,這對智利總統加布裏埃爾•鮑裏克而言是一個沉重打擊,但讓投資者鬆了一口氣。

爲什麼王安石變法必敗?

張千帆:王安石雖借用「託古改制」,但做的基本上是法家的事情。中國歷史的一般模式是儒家保守不改革,法家改革則常常越改越糟。

法律
「惡法非法」還是「惡法亦法」?一個僞問題

張千帆:法律是「善」是「惡」,憲法說了算。光是「惡法非法」「惡法亦法」翻來覆去,不僅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架空了憲法。

巴雷特提名與即將到來的美國憲政衝突

劉波:高度政治化的巴雷特提名,把被政治因素嚴重影響的美國最高法院制度暴露在聚光燈下,可能引發一系列憲政衝突。

憲法
再論國民制憲

張雪忠:任何採用成文憲法的國家,都存在制憲的問題,都存在制憲權由誰行使的問題。國民參與制憲的方式有很多種。

憲法
請認真對待憲法,別讓自己一無所有!

張千帆:我們不接受憲法無效論,因爲沒有這部即使落實得很差的憲法,我們恐怕真的會淪爲一無所有的「無產者」。

憲法
憲法是什麼?——兼與張千帆教授商榷

張雪忠:我認同的制憲權觀念,是從17世紀的英國平等派、洛克、美國國父、西耶斯這一脈絡的制憲權觀念。

憲法
說說「憲法」和「黨員」那些事

張千帆:現行憲法不是沒有問題,但問題主要不在文字而在落實,而「黨員」身份不是推行憲政民主等憲法價值的障礙。

憲法
追憶和平主義憲法學者深瀨忠一——兼議日本大學的學術自由和學者風骨

龔刃韌:深瀨是戰後日本和平主義憲法學者的代表性人物,終生追求和平,捍衛「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的憲法第9條。

法律
權力短暫,天道永恆

盛洪:法首先是天道之法,是自然法。天道之法基本上在成文《憲法》中體現,其核心部分就是對公民憲法權利的確定。

憲法
童之偉:如何看待中國高校憲法學教材之爭?

童之偉:憲法學教材優劣或內容是否恰當之類的學術爭議,公權力組織如要介入,最好基於學術或專業標準來做判斷。

憲法
憲法:效法天道

盛洪:什麼是憲法?憲法就是理性有限、私慾尚存的人類對天道的理解和描述;所謂「天道」,也可稱爲「自然法」。

中國稱取消國家主席任期期限源於基層「一致呼籲」

參加人大年會的代表和記者傳閱的一份檔案稱,許多地區、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羣衆一致呼籲修改憲法中國家主席任職期限的有關規定。

憲法
只有用憲法,憲法纔有用

盛洪:憲法需要普遍地用才能起作用,用憲法的最好行動,就是對違反憲法的法律法規和行政檔案提出合憲性審查。

FT社評:西方應如何應對中國修憲

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打破了40多年來中國國家權力中的謹慎平衡,對於中國以及全球都有著深遠影響。

中國告別共識統治

中國共產黨宣佈將取消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這標誌着中共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的共識統治將終結。

憲法
什麼樣的修憲不違憲?

張千帆:憲法本身有一個規範等級秩序,而不是條文的簡單堆積,有些條文比其它條文更基本、更重要,因而地位更高。

中國擬議的「留置」制度是種司法倒退

按照中國擬議的修憲內容,新成立的國家監察委員會將監察一切公職人員,但遭到「留置」的人卻不享有什麼法律保障。

憲法
新年期許:是有天道這麼回事兒

盛洪:是有天道這麼回事兒,但需要我們起來行。不要期待天道自動發揮作用,一定是要通過人的努力發揮作用。

法律
梁漱溟與孫冶方:中國憲法史上值得書寫的兩位人物

龔刃韌:梁漱溟和孫冶方之所以敢在中國幾次修憲過程中公開表達個人意見和說真話,與他們正直的品格有著直接關係。

言論自由不分左右

張千帆:左右兩派都需要言論自由和人身自由的憲法保護,對待憲法的態度應該一致,積極推動憲法的實質性實施。

用合憲性審查爲中國注入法治之魂

蔣豪:合憲性審查一直是中國憲法學界心中揮之不去的隱痛。「十九大」報告中的短短一句話,是很多人不斷努力換來的。

部門僭權,憲法高懸

盛洪:我對「民政部等九部門印發意見,明確社會智庫實行雙重管理」的訊息感到驚訝,這不是行政部門僭越立法權嗎?

土耳其
土耳其總統宣告贏得修憲公投

艾爾段僅以較小優勢贏得公投,但將由此成爲土耳其歷史上權力最集中的總統,並很可能掌權至2029年。

川普如何喚醒一代人的政治意識

邰蒂:川普的上任讓美國憲法和民主本質成爲了全民熱議的話題,連我13歲的女兒都加入了這場「政治覺醒」。

臺灣
兩岸關係無法迴避憲制建構

北航高研院田飛龍:兩岸關係若要朝「和平統一」方向前進,就必須設法對「九二共識」的抽象政治原則加以憲制性轉化。兩岸法律學者需要聚焦此議題,尋找妥切方案。

重申共和國這一偉大理念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有感於文革會否捲土重來,疑慮復擔憂,遂重申共和國這一偉大理念,重申中國是十幾億國民分享的公共家園。

浦志強
浦案審判考驗憲法承諾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浦志強案是一個標準的憲法案例,何不將該案判成一個尊重言論自由、信守憲法承諾、彰顯政府誠信、提高司法權威的良好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