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

巴雷特提名與即將到來的美國憲政衝突

劉波:高度政治化的巴雷特提名,把被政治因素嚴重影響的美國最高法院制度暴露在聚光燈下,可能引發一系列憲政衝突。

9月18日,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因病去世,引起一片哀悼,大洋彼岸的中國WeChat朋友圈裏也出現了刷屏式的紀念。但很快,這種追思之情就被誰將繼任金斯伯格的憂慮所取代。正當人們猜測美國總統川普會不會在大選近在咫尺時提名時,他已迅速行動,於9月27日提名埃米•科尼•巴雷特爲大法官。接著共和黨參議員也迅速表示,將在大選之前快速確認巴雷特的提名。

按理總統提名大法官人選不受時間限制,但此次閃電式提名,有違之前的美國兩黨默契。2016年3月,當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名嘉蘭德爲大法官,以接替一個月前去世的史卡利亞時,共和黨議員控制的參議院拒絕給予聽證機會。當時共和黨人給出的理由是,大選即將於年底舉行,應由大選產生的總統「代表美國人民」來決定,亦即暗示任期即將在一年內到期的總統不應提名大法官。而這次距離大選更近,與當時的八個月相比,這次僅有一個多月,共和黨參議員卻決定迅速行動。

當然,在巴雷特被正式提名前,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乃爾就先打了預防針,對共和黨在2016年的做法提出瞭解釋: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在總統大選年,參議院沒有批准過對方黨總統提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然而,這一解釋改變了當年共和黨人的邏輯,把當時拒絕歐巴馬的提名的主要理由,從「大選將近」改換爲了「系對方黨的提名人」。此論一出,民主黨方面一片譁然,歐巴馬表示抗議,民主黨人也開始構想,在共和黨改換邏輯、不按原先約定牌理出牌的情況下,應如何予以反制。

您已閱讀24%(611字),剩餘76%(19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