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文章檔案

理解以伊衝突內核,危機解除了嗎?

以伊停火協議生效首日德黑蘭再傳爆炸,FT中文網公共政策主編、《一波好書》播客主理人劉波指出,美以對伊朗福爾多核設施的鑽地飛彈打擊已埋下核洩漏外溢風險,監督缺位正將中東推向「停火易、長治難」的深淵。
6月25日

極速應對:我們從上次全球危機中學到的東西

劉波:《極速應對》由美聯準前主席等金融界要員撰寫,回顧了美國在次貸危機中的應對措施與教訓,包括房地產泡沫和監管缺陷,並展現了政府救助措施的效果和必要性。作者警示,未來仍需警惕金融風險,以避免重蹈覆轍。
2024年11月21日

當馬斯克的政治雄心撞上巴西主權

劉波:馬斯克與巴西之爭,實質上是偏左的巴西現政府和近來與全球極右翼走近的馬斯克之間的衝突,也是一場關係到言論自由正確含義的衝突。
2024年9月6日

東西智慧的碰撞:米什拉對佛教的新闡釋

劉波:米什拉將他對印度歷史的全新解讀與對西方經典的透徹剖析交織在一起,將佛陀與蘇格拉底聯繫起來,闡明瞭佛教教義具有先見之明的現代性。
6月25日

新鍍金時代:穿透印度政治與商業共生的真實內幕

劉波:克拉布特里長期跟蹤和獨家採訪衆多政商要人,從世界上最昂貴住宅的空中露臺到貧困村莊塵土飛揚的大規模政治集會,全方位呈現一個處在轉型風口浪尖的分裂社會。
2024年4月30日

張帆:遼夏金元史在今天的意義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張帆受訪,談曾作爲宋朝配角出現的遼夏金元諸朝,其內在邏輯和在中國歷史脈絡中的意義。
2023年12月21日

科技的「5000天」:人工智慧與網路的未來是什麼?

科技預言家凱文·凱利說,在AI塑造的鏡像世界中,可能存在數百萬人從事同項工作的景象。
2023年8月15日

大學
被廢止的美國大學招生平權,是對亞裔的「歧視」嗎?

劉波:平權行動廢止後高校可以以別的方式追求多元化,最終亞裔的錄取率可能只出現微小的提升,甚至可能基本沒有變化。
2023年7月3日

讀《履單》:科技巨擘亞馬遜是如何影響社會的?

麥吉利斯在過去十多年持續追蹤報導亞馬遜,關注著這家曾經代表技術進步的公司如何發展成爲一個架空國家的資本巨獸。
2023年6月30日

電影
哈莉•比利版《小美人魚》:安徒生精神的合理展現

劉波:新版《小美人魚》相當於動畫版分出的新靈魂,以哈莉•比利爲象徵的這個新靈魂展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開明,原來的那個靈魂亦永生不滅。
2023年6月16日

讀《軟實力與中美競合》:中國怎樣與世界溝通才有效?

「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寫道,競合而非零和,良性的中美關係更能助推世界發展。
2023年5月19日

經濟學
人類如何從貧窮走向富裕?——《富種起源》訪談

青年經濟學者吳樂昱接受採訪,談他的著作《富種起源》,談「馬爾薩斯陷阱」爲何是錯的,探討現代經濟成長的起源和人類未來的命運。
2023年3月30日

讀《牆:血與磚的文明史》:爲什麼有人偏愛修牆?

劉波:我們所處的世界,其實是一個各種牆交錯縱橫的時代。
2023年3月21日

理解財富與不平等的要義何在?

本期節目解讀《人類之旅: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一書,理解爲什麼人類是唯一擺脫了生存困境的物種,和擺脫困境後世界各國之間存在巨大貧富差距的根源。
2023年1月20日

鄭莉娟:在不確定性中提高反脆弱性

奧緯諮詢金融服務業務董事合夥人鄭莉娟認爲,不確定性就是當前的新常態,應對不確定性,提升自身的反脆弱性,需要我們進行不懈努力。
2022年12月27日

熊偉銘:中國的科技發展剛剛開篇

華創資本合夥人熊偉銘認爲,中國一些能重新定義國家科技能力的技術是這兩年纔剛展示出來的,早期的科技發展需要國家力量的支持。
2022年12月14日

奧地利
奧地利駐上海總領事藍海睦:願「奧地利製造」成爲中國家喻戶曉的品牌

藍海睦表示,在中國市場上,有數百家不爲中國消費者熟知的奧地利企業,但這些企業足以媲美瑞士或德國的高品質品牌,是「無冕之王」。
2022年11月28日

拼湊真相:認清紛繁世界的十大數據法則

劉波: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碎片化、數位化生存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資訊和數據不斷湧現到我們的眼前,提升自己在現代社會中處理紛繁複雜的資訊的能力迫在眉睫。
2022年11月17日

慾望與利益:資本主義勝利的根基是什麼?

劉波:資本主義出現後,利益開始變成主宰因素。於是社會開始不倡導一些表現榮譽和貴族勇敢的行爲,而是倡導優雅平和地追逐利益和金錢,社會也變得越來越和平。
2022年8月31日

讀《獵巫:塞勒姆1692》:非黑即白的二元論

劉波:「獵巫」的現象始終伴隨著我們,並不是說到了今天的網路時代就沒有了,因爲這是人類的本質所決定的,如果沒有文明的規範,那就可能展現出很多野蠻的方面。
2022年7月7日

墮胎
「羅訴韋德案」顛覆:美國自由派的危機還是契機?

劉波:當美國自由派爲該案的顛覆而嘆息時,他們也應當意識到,是爲美國女性墮胎權另闢一條新出路的時候了,那就是把墮胎確立爲基本人權。
2022年6月27日

下沉年代:美國社會的解體與重構

劉波:目前美國社會的「下沉」和解體固然令人感到擔心,但美國歷史上比這規模更大的變化還有很多;另一方面,社區瓦解、公民疏離等現象在中國是否發生,也值得思考。
2022年6月28日

勒龐敗選:歐洲民粹主義的再次失敗

劉波:法國民衆整體上依然支持歐洲一體化,這除了價值觀和理念方面的原因外,也是因爲現實告訴人們歐洲一體化帶來了更富足和美好的生活。
2022年4月27日

讀《蘇聯解體親歷記》:俄烏衝突的歷史必然性

劉波:從客觀視角看待,蘇聯解體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但其引發的後續流血衝突也讓人無奈和惋惜。一些歷史遺留的悲劇本可以避免。
2022年4月15日

伊姆蘭•汗的下臺對巴基斯坦意味著什麼?

劉波:巴基斯坦政局始終無法擺脫軍人的影響,但從積極的方面而言,這畢竟是一次和平的權力更迭,沒有出現民主的崩潰。
2022年4月13日

達利歐眼中的歷史週期率

劉波:《原則2》來了,這位資深基金經理試圖說服我們用週期和全域性眼光看待世界,最終獲取投資收益。
2022年2月16日

爲什麼有人逢「白左」必反?

劉波:把美國以民主黨人爲代表的自由派稱爲「白左」,認爲他們都是所謂的左派,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我們最好不要將不同的派別視爲敵我關係,而是應當在面對不同問題時,合理應用不同派別所代表的思想資源,以求爲社會做出更好的貢獻。
2022年1月10日

讀《不公正的勝利》:富人如何逃稅

劉波:美國廣泛出現的富人逃稅現象讓其貧富差距加大,這種不公平現象的背後更多反映了客觀經濟條件而非政治選擇。扭轉這一局面需要更加公平的稅收制度及更多的國際合作。
2021年11月30日

沈達理:跨國公司如何在中國做到真正的本地化?

中美關係以及中國社會與監管環境的變化,對跨國公司提出了新挑戰。跨國公司如何看待這些新形勢,如何在中國做到真正的本地化?
2021年11月25日

成爲高效能的社會企業家——訪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

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接受採訪,談其宗旨和目前已有的成果,並介紹2021年入圍的兩個來自中國的新創團隊。
2021年11月17日

讀《棋盤與網路》:權利遊戲的新思維

劉波:網路世界意味著人與人的連接更緊密,人和人的關係更遵循一般性的守則,這個建立在權利基礎上的全球公民社會正在成爲和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相互平行的存在。
2021年11月30日

孟晚舟
如何理解孟晚舟與美國檢方達成的延遲起訴協議?

劉波:孟晚舟在該延遲起訴協議中承認「誤導」事實本身並不構成「認罪」。除非出現特別重大的變化,孟晚舟案的基本發展方向是走向平息。
2021年9月26日

湯蓓:全球新冠疫情下中國衛生外交怎麼走?

湯蓓:中國衛生外交的總體目標是團結國際社會共同對抗疫情,採取積極作爲的國際衛生外交,國際衛生合作已成爲中國外交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2021年9月1日

中國抗疫策略並不面臨不可解的矛盾

劉波:「與病毒長期並存」和追求動態清零的目標可以並行不悖,但中國的清零目標在實行過程中要重視政策的科學性,把握好施政尺度。
2021年8月13日

女權
中國女權運動的「吳亦凡時刻」

劉波:從吳亦凡事件及其輿論反應中能看到中國女權運動的成果和一些新進展,一些共識正在形成,同時娛樂圈特定的性侵害場域問題得到關注。
2021年8月3日

拜登短期內難以理順美歐俄關係

劉波:儘管就「北溪2號」達成協議後,美德關係向好,但這並不意味著川普時代美德關係中發生的深層次創傷得到修復。
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