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基斯坦政治局勢出現過山車式的劇烈變動。這場變局最終於當地時間4月10日凌晨暫時告一段落:巴基斯坦議會對伊姆蘭•汗總理的不信任動議進行投票並通過,曾經的巴基斯坦國家板球隊隊長汗,成爲該國歷史上首位遭議會罷免的總理。4月11日,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領導人夏巴茲•謝里夫當選新總理。
自1947年巴基斯坦經「印巴分治」獨立以來,由於固有的社會經濟發展落後,部族和地方勢力林立,以及政府治理經驗的不成熟,其政治一直帶有明顯的循環特徵,表現爲文官與軍人政府交替出現、以選舉爲代表的民主制度時興時衰、不同的家族和政治明星(彼此之間往往有複雜的歷史恩怨)你方唱罷我登場等。而謝里夫的當選代表著又一個循環的結束:巴基斯坦政權回到該國兩大傳統政黨之一手中。2018年,曾是「政治素人」的汗領導的異軍突起的正義運動黨贏得大選,打破了巴基斯坦的兩個主要政黨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和人民黨長期主導政權的格局。而如今在民衆抗議和政治勢力重組的背景之下,汗黯然下臺,權力又回到了兩大黨之一手中。
汗表示接受不信任投票的結果,但呼籲其支持者舉行和平抗議。他堅稱這是一場境外策劃的政變,試圖把自身描繪爲美國陰謀的犧牲品,以爭取他的基本盤的同情。的確,汗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當天前往莫斯科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團結一致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背景下,此舉自然顯得有些刺眼。但這次國事訪問是很久之前就計劃好的,主要目的是推進巴俄兩國之間的能源與經濟合作;同時汗政府的官方立場是主張伊斯蘭國家與中國一起調停俄烏戰爭,並非完全偏袒俄羅斯,這一立場在發展中國家中亦非不尋常,甚至巴基斯坦的戰略對手、與美國關係良好的印度都在繼續購買俄羅斯能源。雖然汗堅持既定訪問計劃的決定也許有些思慮欠周,但美國不至於因此而策劃推翻他,更何況美國對增進巴基斯坦的民主與法治亦有承諾,而政變與民主原則相違。因此汗所謂的政變指責應被視爲一種陰謀論,這也是他試圖減輕自身政治壓力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