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艾曼紐•馬克宏在法國總統大選決選中擊敗極右翼對手瑪麗娜•勒龐,成爲自賈克•席哈克以來首位成功連任的法國總統。但是,勒龐的強勁表現依然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敗選的她也盛讚本次選舉結果對她的政黨和支持者來說「是一個驚人的勝利」。
雖然勒龐被稱爲「女版川普」,但實際上,川普遠遠比勒龐以及歐洲各國檯面上的極右翼領導人激進和極端,這一是表現在川普口無遮攔、自大和充滿表現欲的粗俗個性方面,二是表現在他不顧歷史沉澱下來的文明習俗、公開撕扯美國的族羣關係傷疤方面,三是表現在他的政策多變、缺乏思慮和不具備連貫性方面。而勒龐已經從她父親的極端立場上大大後退,使其政黨「國民聯盟」的政綱逐步走向溫和化,以促使這個原來的邊緣政黨走向主流化。當然,這也許並不代表她思想上的真正進步,而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爭取選民的現實考慮。
事實上,勒龐雖然被稱爲「極右」(far right),但因爲歐洲的政治文明已經高度發達,同時法國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發源地,文明傳統深厚,所以勒龐的「極右」依然處在法國正常政治的光譜之內,即沒有衝破一些基本的文明底線,比如人人平等、信仰自由等。勒龐的父親曾經發表公開的反猶、反穆言論,但勒龐已經不再堅持這些政治主張。在這次選舉中,她攻擊馬克宏的重點是在經濟方面,宣稱她上臺後將能降低法國人的生活成本,這其實與左翼政黨的主張有接近之處。這也說明隨著歐洲政治和法國政治的演化,極右翼政黨的政策和主張也在水漲船高,朝著更符合現代文明規範的方向調整,特別極端的種族主義已經成爲「選票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