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兩岸關係而言,「習馬會」(見上圖)是個象徵性高潮,蔡英文勝選則是個實質性低潮。2016開春以來,大陸對兩岸關係的政治焦慮不斷加碼,但也未放棄積極的期待和籌劃。前期的平潭實驗區,近來王毅「他們的憲法」論述、十三五規劃中的京臺高鐵方案以及中國與甘比亞的恢復建交,無不顯示出大陸從政治、經濟諸方面的思慮與策略。遺憾的是,臺灣方面疑慮極多,回應冷淡。
蔡英文勝選以來,兩岸關係陷入政權交接期的不確定性之中:一方面,國民黨以「看守內閣」姿態保證順利過渡,無心亦無力推動兩岸關係的制度性突破;另一方面,民進黨積極準備政權接盤,但相關政策並未明晰,內部角力暗流湧動。
我們無法期待蔡英文「5•20」就職演講中對兩岸關係作出積極的制度性規劃,對「去中國化」進行必要的遏制,維持現狀依然是其主導性政策選擇。然而,維持現狀不過是懾於現狀中的大陸壓力因素,而不是對中華民國憲法的政治忠誠,也不是對和平統一的精神認同。維持現狀與否取決於具體政治情勢和條件,因而是缺乏憲制性保障的脆弱性承諾,以拖待變。兩岸關係若要真正朝著「和平統一」方向前進,就必須設法對「九二共識」之抽象政治原則加以具體的憲制性轉化。
您已閱讀11%(488字),剩餘89%(40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