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蔡英文

兩岸關係,誰應先伸出橄欖枝?

汕頭大學傳播學院教授楊艾俐:兩岸關係不進則退,大陸政府應該首先伸出橄欖枝,尤其在這半年,在堅持絕不容許臺獨底線的同時,也應向蔡英文釋放若干善意。

1月16日,蔡英文當選臺灣總統,以689萬票擊敗朱立倫的381萬票。民進黨在立法院也贏得多數。蔡英文的贏在預料之中,這也是因爲國民黨做得太差,民衆熱切盼望換人執政。民衆期待換的原因,經濟面大於政治面:經濟成長率低,青年失業率高,房價高漲。政治面,如臺灣主體意識的再抬頭,雖然有關係,但屬於次要問題。

預計蔡英文至少會擔任四年總統。未來的四年,她會承擔歷史重任。臺灣及她自己絕不是「小確幸」就可打發過去的,兩岸關係仍然必須走下去,人民的融合是不可抵擋的趨勢。回想1980年代,「兩岸關係」還是個全新的概念,如今天講「大數據」一樣,讓人驚目咋舌。當時兩岸只有對立,沒有關係。到了今天,兩岸交流進展頻繁,這令人倍感珍惜,不應輕言後退。

2008年7月4日臺灣兩岸直航以前,是零班機直航,現在則每天有120班,而且新航線不斷開增,讓來往者便利很多。六年多前,「陸客」來臺只有30萬,2008年擴大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後,現每年已達430萬人,給臺灣帶來400多億元人民幣觀光收入。臺灣和大陸政府經過了許多談判、折中、妥協,加上民間的多少努力,解決了多少難題,才達到今天的合作水準。而李登輝時代和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關係也曾出現顛簸,致使臺灣錯失參與中國發展的機遇。從歷史來看,兩岸關係如瓷器,呵護不易,摔碎卻很容易。

您已閱讀27%(551字),剩餘73%(14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