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舊文重讀

臺北沒有景山—馬英九爲何失敗?

臺灣海西諮詢林正修:回眸細看走下頂峯的馬英九,無須感傷也不必悲觀。景山是明朝的終點,而臺灣馬英九與國民黨的失敗,並不會是藍軍的終結。

2016年臺灣大選當天,旅韓藝人周子瑜被迫道歉的影片,讓已經選情落後的國民黨持續崩盤。但依照規定,投票當天禁止任何競選活動,所以三組候選人發言多有顧忌,只有現任總統馬英九有充分的正當性來回應此事。

他大可就事論事痛批對岸粗暴地封殺臺灣藝人;甚至也可以要求有關部會未得到北京方面合理解釋前,暫緩兩岸文化交流;最不濟也該切割黃安的不入流的舉報動作。此時馬若能有效回擊,多少都可以爲藍營的選情止血,但馬英九卻選擇最無關痛癢的修辭,他說:「拿國旗沒有錯,我們支持她(周子瑜)。」

就是同一個馬英九,在自己第一次選總統時,因西藏發生抗議風潮而不惜抵制北京奧運。也是同一個馬英九,曾經認爲六四不平反,兩岸絕無統合的條件,但卻在卸任前,滿心雀躍地去參加馬習會。八年前後判若兩人,馬英九心中到底在想什麼?

您已閱讀5%(342字),剩餘95%(64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