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選舉

臺灣
「明日之星」、三角戰與立委選舉

林原:目前,六都中至少有三位「明日之星」市長——國民黨的臺北市長蔣萬安、國民黨的臺中市長盧秀燕以及民進黨的高雄市長陳其邁。

臺灣
從民調看選舉——臺灣選前封關民調比較

林原:選舉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民調的「審判」。依據臺灣選舉結果,可以評判選前各家民調的準確程度。

臺灣
每週時事分析:重要的是臺灣基本大法,而非某政黨主張

曹辛:臺灣是一個有著基本大法或曰「憲法」的法治社會,未來這部法律能否繼續存在,纔是考量臺灣未來獨、統前景的一個根本性指標之一。

臺灣立委選舉:六都中激戰選區

林原:臺灣大選形勢並未完全明朗。現階段立委選舉又受到關注。目前看,較之總統選舉,立委選舉形勢更不明朗。

臺灣
臺灣大選的白熱化階段

林原:藍白合能否實現,是此次臺灣選舉最大變數。如果藍營、白營整合成功,局勢將演變爲在野陣營與執政民進黨對決,形勢對後者較爲不利。

中國大陸因素影響臺灣選舉?

林原:富士康集團被查稅一事發生在大陸官方管轄範圍內,用此來指控大陸干預臺灣選舉稍顯勉強。

郭臺銘
郭臺銘的「總統夢」如霧亦如電

葉勝舟:郭臺銘選賴佩霞爲副手,也許是借鑑澤倫斯基的成功經驗。郭更爲頭痛的是前途難關重重,至少有「鎖道七關」。

臺灣
從棄保角度分析臺灣選局

林原:以前臺灣總統選舉出現四角戰情況並不多見。此次大選若最終演變爲四角戰,應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民進黨保住政權——儘管仍存在變數。

臺灣
臺灣總統選戰好戲登場

葉勝舟:在野整合的基礎不是爲了信仰,而是爲了利益,即聯手拉民進黨下馬。預計大選的高潮在今年底,三黨都將放出勝負手。

臺灣
誰該代表國民黨競選臺灣總統?

林原:目前看,朱立倫民調不算高,但他若在代表國民黨參選問題上「定於一尊」,支持度肯定會上升(即便難言他最終能獲勝)。

臺灣
蔡英文贏得民進黨內初選

在民意調查中,她的支持率高於其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並將擊敗來自反對黨國民黨的南韓瑜和臺北市長柯文哲。

臺灣
郭臺銘宣佈參選臺灣總統

在臺海關係緊張、中國加強對臺灣施壓之際,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的參選爲2020年臺灣總統大選帶來了新的不確定因素。

臺灣的反智傳統

張鐵志:當社會過度強調功利、實用主義,當「拼經濟」成爲主流價值,結果就是人文精神低落與民主生活空虛。

臺灣
臺灣地方選舉的網路資訊戰

羅世宏:新型「網路資訊戰」已是這次臺灣選舉過程中不容迴避的挑戰,臺灣必須儘快通過立法或政策手段因應,而非到選前再高喊「狼來了」。

臺灣
臺灣「九合一」選舉的啓示

許輝:蔡英文上任後開啓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民衆對改革無感,蔡英文見識了抗議和謾罵,但卻鮮少收穫掌聲,這也許就是改革者的悲涼所在。

國民黨
吳敦義能否爲國民黨帶來好運?

許輝:黨內缺乏改革,黨外又遭受泛綠力量圍剿,散亂迷茫的國民黨需要一個新的"太陽",吳敦義成了衆望所歸的對象。

臺灣
臺灣民主鞏固與兩岸和平焦慮

北航高研院田飛龍:臺灣民主已鞏固,但對大陸的示範作用並不充分,因其民主經驗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大陸有別。在「一國兩制」下尋求突破,仍是中國未來憲制願景。

民進黨
「貓媽」蔡英文

贏得臺灣總統選舉後,蔡英文在facebook上寫道,終於有時間陪她收養的兩隻貓玩了。蔡英文看起來不像是習近平的對手,但她的當選卻讓中國深感擔憂。

馬英九
臺灣世代變化對兩岸關係的挑戰

蔡英文高票當選突顯臺灣民衆身份認同的變化。中國要在周邊地區提高影響力,就需加強自己的「說服力」。吸引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年輕一代是一個關鍵任務。

蔡英文
兩岸關係,誰應先伸出橄欖枝?

汕頭大學傳播學院教授楊艾俐:兩岸關係不進則退,大陸政府應該首先伸出橄欖枝,尤其在這半年,在堅持絕不容許臺獨底線的同時,也應向蔡英文釋放若干善意。

臺北沒有景山—馬英九爲何失敗?

臺灣海西諮詢林正修:回眸細看走下頂峯的馬英九,無須感傷也不必悲觀。景山是明朝的終點,而臺灣馬英九與國民黨的失敗,並不會是藍軍的終結。

臺灣
蔡英文勝選後面臨兩大難題

蔡英文面臨兩項艱鉅任務:振興低迷經濟,並處理與不喜民進黨的大陸政府的關係。鑑於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兩岸緊張局勢如升級,臺灣商業環境將變差。

最後的中國國民黨人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蔣介石「反攻大陸、武裝統一中國夢」和馬英九「和平民主統一中國夢」都未做成。我們這些觀察者正目擊著最後的中國國民黨人作爲一個整體,辭別「政治人間」。百年中國國民黨正在寶島逝去,留下一個地道的臺灣國民黨。

臺灣
捲土重來蔡英文:臺灣的希望與挑戰

在週六舉行的臺灣大選中,民進黨籍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已經當選。上任後,她將會推行全方位的重大改革,但也面臨在內政外交方面「走鋼絲繩」一樣的困難。

臺灣
臺灣選舉:民進黨可能奠定「雙勝」局面

民調顯示蔡英文將贏得週六臺灣總統大選,同時民進黨也將有機會首次贏得多數立委議席。蔡英文承諾會與大陸維持現狀,同時爲兩岸關係帶來更多立法監督。

香港和臺灣考驗北京耐心

FT專欄作家皮林:香港選民下次自己選擇特首的機會要在2022年後才能到來。在臺灣,蔡英文很有可能在明年1月舉行的總統大選中獲勝。二者都將對中國政府構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