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每週時事分析:重要的是臺灣基本大法,而非某政黨主張

曹辛:臺灣是一個有著基本大法或曰「憲法」的法治社會,未來這部法律能否繼續存在,纔是考量臺灣未來獨、統前景的一個根本性指標之一。

本週,隨著臺灣民調對臺灣三個政黨領導人候選者支持率的選前最後調查結果出爐,臺灣的選情又被輿論推高。民調顯示,儘管各類民調在數字的差額上有所不同,但臺灣民進黨正副領導者候選人賴清德和蕭美琴的支持率仍爲最高,大陸臺辦發言人就此指出:所謂「蔡英文路線」就是「臺獨」路線、對抗路線、害臺路線,是導致臺灣兵兇戰危、民衆利益受損、危及地區穩定的最大亂源。

一個基本事實是:臺灣是一個有著基本大法或曰「憲法」的法治社會,有著一部制定於1946年中國南京的、體現著「一個中國」原則的「憲法」,期間雖經島內多次政黨輪替執政,但迄今未有改變這部法律。筆者認爲:未來這部法律能否繼續存在,纔是考量臺灣未來獨、統前景的一個根本性指標之一,而非某政黨之政治主張或政治作秀;更何況,當下即便中國國民黨能重新執政,兩岸統一前景也完全不樂觀。

臺灣現有法律制約臺獨

您已閱讀18%(364字),剩餘82%(16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