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讀

南海
美艦近中建,一場「鴻門宴」?

中國社科院薛力:對於美國「每次往前拱一點」、試探中國反應的南海策略,中國雖理性地未赴「鴻門宴」,但目前的應對是不夠的,需要調整在南海的「模糊政策」。

“BRIC」已死,「TICK」當立

巴西和俄羅斯的衰退使得「金磚四國」的概念失去光澤,而由臺灣、印度、中國、南韓組成的「TICK」經濟體,已成爲新興市場基金經理們的新寵。

中國的政策溝通危機

季辛吉對歐盟曾有一句著名的提問:「如果我想給歐洲打電話,應該打給誰呢?」現在這句提問有了中國版:投資者如果想就中國的貨幣和匯率政策尋求指引,應該找誰呢?如今,中國政府和中國央行也已經意識到了他們所面臨的政策溝通危機。

「中國特色民族主義」的弊端

鳳凰國際智庫研究員李江:無論在處理臺灣、香港、西藏、新疆等內部事務上,還是在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上,大陸非理性民族主義都產生了使事態惡化的負面效果。

中國推動美國走向金融洗牌

米衛凌:美國完全憑空造出了數萬億美元來支持美國經濟,積累了兆美國國債的中國感到陷入困境,那麼,中國應該如何對沖美元風險?

亞洲金融危機對當下的三點啓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香港遭受大規模衝擊,爲防止亞洲金融危機重演,中國作用至關重要,此時切勿採取一次性大幅貶值與資本管制的方式應對危機。

臺北沒有景山—馬英九爲何失敗?

臺灣海西諮詢林正修:回眸細看走下頂峯的馬英九,無須感傷也不必悲觀。景山是明朝的終點,而臺灣馬英九與國民黨的失敗,並不會是藍軍的終結。

去槓桿
中國應對高槓杆:一場剛剛開始的戰爭

鄧體順、胡一凡:全球槓桿總量在金融危機後大幅上升,中國居高不下且仍在持續上升的債務使投資者憂慮。中國債務風險短期內可控,未來如何疏導?

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尚未開始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中國需要審慎調整經濟結構,讓信貸助推的投資佔GDP的比重下降,消費佔GDP的比重上升。遺憾的是,中國急需的這種經濟結構轉型並沒有發生,或者至少可以說發生得太慢了。

小清新與臺灣大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張鐵志:臺灣「小清新」青年世代中越來越多人持有「後物質主義」價值觀。而國民黨8年的政策嚴重侵犯了這羣小清新們的價值觀。

不要事事怪罪中國

美國耶魯大學羅奇:不能低估中國的規模及其跨境關聯性,但其全球影響卻微弱得多。儘管中國金融改革遇到很大挫折,但經濟轉型取得了相當良好的進展。比起中國因素,各國央行退出量寬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更大。

香港年輕人爲何不會沉默?

香港民主黨區議員袁海文:三項年輕人的特質,加上三項社會環境因素,令香港年輕人參政動力不斷累積。若政府不響應社會要求,將失去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支持。

自由主義的道德觀與國家觀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自由主義不等於道德虛無主義,但真正的道德觀念只有在自由交流的環境下才能建立起來,絕不可能通過國家強制和灌輸來實現。

最後的中國國民黨人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蔣介石「反攻大陸、武裝統一中國夢」和馬英九「和平民主統一中國夢」都未做成。我們這些觀察者正目擊著最後的中國國民黨人作爲一個整體,辭別「政治人間」。百年中國國民黨正在寶島逝去,留下一個地道的臺灣國民黨。

2016:中國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除了熔斷機制,更應反思公共政策制定如何得到有效討論?鏈條總是最脆弱的一節破裂,股市風險只是引線,最大風險在於匯率。

FT中文網年度好文推薦:公共政策

2015年,中國政治與社會轉型又經歷了關鍵性的一年。FT中文網從全年的時政文章中精選了十篇佳文,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年的政治與社會生態進行回顧。

媒體
FT中文網年度好文推薦:媒體、網路與科技

2015年,科技仍然在猛烈重塑著世界,但真正能夠主導未來格局的力量尚未顯現真容。FT中文網推薦十篇舊文,重溫這一年值得記憶的觀點與事件。

FT中文網年度好文推薦:生活時尚

2015年,子女教育、留學移民、移動網路創業是中國中產階級的關注點。我們用曾引起熱議的一組文章,回顧2015年的中國熱門生活話題。

FT中文網年度好文推薦:宏觀經濟

2015年中國經濟備受關注。歲末時刻,我們精選了FT中文網這一年在宏觀經濟方面的精彩佳文,並再次回顧2015年初FT專欄作家們對今年經濟大勢的預測。

FT中文網年度好文推薦:國際關係

2015年,國際舞臺風雲變幻,大事不斷。我們在FT中文網今年發表的所有國際時評中精選了十篇佳文,話題涉及今年國際關係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

民主
民主在中國的常識與誤解

中國經濟學家許成鋼:已故學者許良英、王來棣共同撰寫的《民主的歷史》一書,針對中國國內流行的種種誤解,系統地介紹了民主制度產生、演化和運作的歷程,以及百多年來在中國的坎坷命運。

教育
通才教育永遠讓人受益

FT專欄作家凱:基礎教育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掌握批判性思考、數字演算、寫文章和觀察的能力,以便在未知的未來環境從事富於回報的職業,有一個充實的人生。

中美雙邊投資協議:「WTO 2.0」?

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正在談判雙邊投資協定,這一協議有可能像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一樣,重塑外國公司在中國的運營環境,檢驗中國的改革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