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舊文重讀

香港年輕人爲何不會沉默?

香港民主黨區議員袁海文:三項年輕人的特質,加上三項社會環境因素,令香港年輕人參政動力不斷累積。若政府不響應社會要求,將失去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支持。

近年,香港年輕人對社會現況很不滿,越來越多年輕人以不同方式參與政治,包括公共討論、社會運動、參選議會等。這股動力,從2009年高鐵撥款、菜園村出現抗爭起,便如雪球般累積,推動越來越多年輕人出一份力。學生組織如學民思潮推動反國教、雨傘運動;年輕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心理學家、社工、財經界等紛紛組成論政團體;更有不少年輕人不介意低薪,投身成爲全職議員助理,又或加入政黨,花上數以年計的光陰和精神,參與政治工作,甚至出選。在剛結束的區議會選舉,便有不少年輕人勝出的例子。

三項年輕人的特質,加上三項社會環境,讓年輕人留意社會時事及參與政治的動力不斷累積。

年輕人特質:

您已閱讀11%(280字),剩餘89%(22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