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

香港
香港邊境小鎮向遊客開放

隸屬於一個隔絕70多年的邊境禁區的沙頭角向少數遊客開放部分街道,反映中國力爭加深內地與香港的經濟融合。

滙豐
滙豐被指配合港府限制移民港人提取養老金

美英鷹派議員致函滙豐行政總裁祈耀年,對該行禁止某些想要移居海外的香港人提前提取強積金表示「深切關注」。

房地產
房地產下行衝擊香港四大家族

香港四大家族房企的股價在過去4年間下跌逾三分之一,市值蒸發了近500億美元。他們的政治影響力也在減弱。

香港政壇精英被要求放棄西方護照

知情者透露,如果想要當選香港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就得放棄西方護照,至少有一人就因持有BNO護照而未能連任。

防疫
香港取消口罩令

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將於本週三起全面恢復常態,今明兩年全力拚經濟、拼發展。

香港解除新冠限制措施

在中國內地退出「清零」政策後,香港也取消幾乎所有剩餘的新冠限制措施,並取消了對入境人員的強制檢測。

習近平指示香港「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抗疫

習近平做出罕見指示,要求香港遏制迄今最大的一波新冠疫情,這可能意味著這個亞洲金融中心將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

香港
香港房地產大亨將從保障房措施中獲益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佈將在新界建設「北部都會區」,預計在新界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將從中受益。

香港
香港施政報告有不同,落實需要KPI

香港新方向組織:我們一貫倡議以KPI方式將責權到位,方能真正建立起「透明政府」和「執行力政府」,也才能真正促成有爲管治和民主參與監督。

香港
香港承諾將維護避稅天堂地位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香港的超低稅率是有保證的,同時表示港府不會修改其普通法系。

香港
每週時事分析:改革香港選舉制度後的後續問題

曹辛:實現解決香港居民住房問題等目標,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必然還涉及社會和政治方面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香港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落實鄧小平的香港遺訓及後續問題

曹辛:中國全國人大修改關於香港選舉制度的法律,本身就是在落實當年鄧小平關於香港迴歸後管制方式的遺訓。

香港
建制派人士未能參與香港選舉制度改革決策

分析人士稱,北京方面對香港精英階層無法平息當地反政府情緒感到失望,轉而信任派駐香港的內地官員。

香港
中國取消美國外交護照持有人免籤訪港

中方警告美國「立即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停止干涉中國內政」。此舉旨在報復美國政府的制裁。該限制也將適用於澳門。

香港
黎智英被拒絕保釋

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週四被拒絕保釋,將被收押到至少明年4月。有法律學者認爲,拒絕黎智英保釋申請的決定令人意外。

香港
中國外交部就香港問題抨擊五眼聯盟

五眼聯盟發佈聲明,敦促北京方面恢復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在議會中的議員資格,中國外交部強烈抨擊這一舉動。

香港
美國駐港領事館拒絕庇護香港社運人士

四名香港親民主社運人士試圖進入美國駐港領事館申請庇護被拒,美國政府警告稱不得在美國駐外領事館申請庇護。

香港
在港銀行緊急研究哪些客戶可能被美國製裁

川普預計將簽署的香港自治法案將制裁與新國安法相關的中國官員和企業,在港銀行開始審計其客戶以規避風險。

FT社評:科技巨擘處於東西方脫鉤的前沿

香港的這一幕是全球趨勢的一個縮影。對西方科技企業而言,撤出香港的後果很嚴重,但接受新法律限制的代價也巨大。

香港
美參議院通過就香港問題制裁中國的法案

參議院以口頭表決形式通過該法案。它將對破壞香港半自治地位的中國官員及與其有業務往來的銀行和國有實體實施制裁。

香港
香港民衆舉行「六四」守夜活動

今年警方以疫情中實行的保持社交距離規定爲由,未批准維園集會,但人羣移開了警方爲阻止集會而設置的路障。

香港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香港實施國安法:現實與未來可能的歷史軌跡

曹辛:就實施國安法而言,現階段重點僅爲解決立法程式問題;就未來香港的運行軌跡來看,可能的國際壓力是關鍵。

香港
中國通過在港實施國家安全法的計劃

中國已正式批准在香港推行國家安全法的計劃,儘管先前美國宣佈,此舉將表明香港相對於中國不再是高度自治的。

香港
龐畢歐稱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

美國國務卿龐畢歐在國會作證稱,香港不再享有相對於中國的高度自治,這標誌着美國朝取消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邁出一步。

中國就港版安全法安撫投資者

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面向駐港商會、媒體等舉行吹風會,公署官員在會上表示,此項立法將爲香港營造更穩定可靠的營商環境。

香港
中國全國人大將爲香港設立國安法

中國正在準備對香港設立國家安全法。瞭解該計劃的人士表示,全國人大計劃起草該法案,直接將其納入香港《基本法》。

香港
中國撤換國務院港澳辦主任

中國國務院宣佈,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將被降職,由夏寶龍接替。

新加坡
基金管理公司紛紛將亞洲業務移師新加坡

全球投資公司傳統上在香港落戶,將其作爲亞洲總部,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去年收到約200份基金管理公司的牌照申請,高於上年的180份。

香港
抗議浪潮中的香港大亨

香港抗議活動爆發之初,香港幾大富豪家族一度成爲北京方面的抨擊目標。眼下他們正享受安寧,但這安寧可能不會長久。

香港
駱惠寧空降香港擔任中聯辦主任

外界推測,北京方面空降一位沒有處理香港事務經驗的官員擔任中聯辦主任,表明了對之前擔任該職的王志民的不滿。

香港
香港元旦抗議活動以暴力衝突告終

滙豐銀行香港總部門前標誌性的銅獅子被抗議者潑了紅油漆。香港警方於元旦當天下午,命令遊行組織者民間人權陣線結束遊行。

香港
林鄭月娥稱抗議者「破壞」香港耶誕節

平安夜和耶誕節期間,抗議者和香港警方再次爆發衝突,林鄭月娥譴責抗議者「破壞」了香港的耶誕節。

香港
港人的政治庇護問題成爲臺灣的政治難題

當香港警民衝突變得更加暴力,愈來愈多的香港抗議民衆選擇出走到臺灣。但臺灣恐怕難以成爲這羣「年輕旅客」 的終站。

美歐投行在研究報告中避談香港動亂

華爾街和歐洲一些大投行的分析師,正避免在研究報告中提及香港抗議活動,以免惹惱中國政府、錯失中國內地交易機會。

香港舉行數月來最大規模遊行

上週日,香港抗議者舉行了數月以來首次事先獲警方批准的遊行,示威組織者估計有80萬人參加,遊行最終和平結束。

香港
圖解抗議活動如何影響香港經濟

持續數月的抗議活動導致遊客離開、零售下降,對香港經濟造成嚴重打擊,分析師預測香港經濟衰退可能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