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臺灣

從中岡建交看臺灣「外交危機」

臺灣作家廖信忠:臺灣目前外交處境艱難。僅剩22邦交國,且每個都想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但媒體上仍是八卦新聞橫行,輿論和普通民衆對外交事務漠然視之。

3月17日,甘比亞與中國大陸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儘管這個西非小國在2013年底就單方面宣佈與臺灣斷交,可當下恰逢臺灣總統馬英九任期最後兩個月,又正值出訪期間,中國大陸宣佈同甘比亞復交,仍然爲臺灣政壇丟下了一顆震撼彈。

訊息傳出後,在臺灣,不管是即將下野的國民黨,還是行將執政的民進黨,都一致表達不滿。馬英九在返臺的記者會上表示,此舉對兩岸長期以來辛苦建立的互信非常不利。除此之外,國民黨人當然也會氣憤大陸不等兩個月後新任總統蔡英文上任之後再宣佈。而民進黨除了表明「外交不分藍綠」之外,見獵心喜,批評中國大陸選在馬英九出訪時與甘比亞建交,是要打馬政府「外交休兵」政策的臉。對此,看守內閣行政院長張善政忍不住動怒回擊:「5•20後新政府大可以去發揮」。

臺灣目前外交處境艱難。在僅剩22邦交國,且每個邦交國都想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情況下,臺灣如何繼續維持邦交,是個亟需高超手段的工作。可是在八卦新聞橫行、普通民衆毫不關心島外新聞的臺灣,登上主流報導的外交工作議題越來越少,就算有也是被漠然視之。臺灣民間經常有種主張:「把那些又黑又小的國家,全部斷光光算了」。

您已閱讀21%(475字),剩餘79%(18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