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傅斯年肯定研讀了馬克思主義,而且有自己的心得。1920年,他說:「社會主義是去困窮──須賴以全力增加生產額──而不是去財富。」(傅斯年《要留學英國的人最先要知道的事》)與65年後鄧小平所言「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鄧小平《政治上發展民主,經濟上實行改革》),不謀而合。
1919年7月,鼓吹漸進改良的胡適抨擊,「現在中國的政客,又要利用某種某種主義來欺人了。一切好聽的主義,都有這種危險。」認爲「主義」的大危險,就是能使人心滿意足,自以爲尋著包醫百病的「根本解決」,從此用不著費心力去研究這個那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法了。「這是自欺欺人的夢話,這是中國思想界破產的鐵證,這是中國社會改良的死刑宣告!」(胡適《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鼓吹激進革命的李大釗看到此文後,隨即反駁胡適的觀點,自白「我是喜歡談談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指出問題與主義「有不能十分分離的關係」,社會運動「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實際的問題,一方面也要宣傳理想的主義」。同時「也承認我們最近發表的言論,偏於紙上空談的多,涉及實際問題的少。以後誓向實際的方面去做」。(李大釗《再論問題與主義》)
您已閱讀19%(485字),剩餘81%(20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