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

凱恩斯
爲凱恩斯正名

李黎力:凱恩斯是當代經濟學殿堂中被誤解最多、神話傳播最廣的偉大思想家。韋森教授基於十餘年對其原著的研讀,力圖爲其正名,還原一個真實的凱恩斯。

「休克療法」與高質量發展

秦逸飛:從2018年開始的大規模貨幣政策去槓桿運動,目前持續進行中。這是對過去四十年大週期的全面修正,全面逆轉了上一輪週期的核心特徵與底層邏輯。

全球化
從一個世紀前的轉折,看當下全球化的生機

邰蒂:也許應該重讀凱恩斯,認識到我們不能把全球化當作是理所當然的,雖然從指標來看,全球化絕對還沒有死。

民主國家急需結構性經濟改革

帕裏克:民主國家不能等到政治和經濟條件完全成熟才採取行動。供應側政策制定必須成爲一個無期限的開放式過程,以支持經濟靈活性和生產率。

凱恩斯:思想如何影響現實,經濟如何影響政治

徐瑾:每一個學科,總有一兩位標誌性人物,凱恩斯就是這樣人物。140年過去了,凱恩斯和凱恩斯主義爲何不同?凱恩斯的思想如何誕生傳播?

海耶克
124歲的海耶克,還能教給我們什麼?

徐瑾:今年是海耶克誕辰124歲,他最大理論對手是凱恩斯。他爲什麼還不過時?或因他點出了關鍵事實:人類社會如要良性運轉,必須依賴自由市場。

通縮之憂背後:實質是缺錢

徐瑾:歐美正爲通膨苦惱不已,中國卻興起了通縮的討論。通縮真來了嗎?錢都去哪裏了?

徐瑾書單:各國的「凱恩斯」

徐瑾;每當經濟危機,大家就會想起凱恩斯。推薦三本談論美國、德國與日本金融天才的書,有凱恩斯本人,也有其同儕,危機中他們如何選擇?

金融危機十週年的三點反思

沈建光:金融危機給了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中國的全球競爭力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大大增強,國際話語權也明顯提升。

經濟學
「死狗」凱恩斯:紀念《通論》發表80週年

凱恩斯的幸運與不幸都在於,人們只通過教科書來了解其思想。在舉國通說「供給側」時,也許只有「死狗」凱恩斯才能拯救我們。

歐洲的燈熄滅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凱恩斯慢慢感到了心痛。他所熟悉的那個世界,猶如一個維多利亞時代雍容典雅的瓷花瓶,摔得粉碎。一戰結束後,歐洲幾乎十室九空。

凱恩斯
凱恩斯不懂工作狂

FT專欄作家哈福德:凱恩斯曾提出預言,2030年人們每天只需要工作3個小時。但在今天的職場現實面前,這個預言似乎是那麼遙不可及。凱恩斯到底錯在哪兒了?

海耶克
茅於軾:海耶克經濟學的中國意義

中國經濟學家茅於軾:海耶克經濟學對中國最大的啓示就是必須破除計劃經濟殘餘;只有建立了真正以保障個人自由爲核心的法治社會,才能實現持續繁榮和長治久安。

金融

海耶克
海耶克與凱恩斯的論戰(五)

復旦大學教授韋森:《通論》標誌着凱恩斯革命開始,海耶克在公開場合卻不置一詞。隨著研究深入,他或開始懷疑自己與凱恩斯論戰時所堅持的經濟學方法論基礎。

海耶克
海耶克與凱恩斯的論戰(四)

復旦大學教授韋森:海耶克對凱恩斯抨擊與商榷,刺激凱恩斯理清自身思想和術語;論戰是《通論》最重要推動力,《通論》是在海耶克的步步緊逼下逐漸形成。

一戰
財政部的戰爭英雄

100年前一戰爆發。英國公務員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支持戰爭,尤其是財政部的工作人員,爲極爲關鍵的戰爭融資立下了大功。英國財相奧斯本撰文說,我們應該紀念這些幕後的英雄,瞭解他們的故事。

海耶克
海耶克與凱恩斯的論戰(三)

復旦大學教授韋森:海耶克向凱恩斯發起了理論挑戰,主要是因爲理念、學理和對現實經濟問題判斷的分歧所致,而不是源自個人恩怨和情感不合。

一戰
凱恩斯在1919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政治家關心政治得失,外交官爭論禮節,經濟學家著眼全域性和未來設計政策方案。當凱恩斯的「偉大方案」無疾而終,就有了《和平的經濟後果》。

海耶克
海耶克與凱恩斯的論戰(二)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森:海耶克與凱恩斯的第一次會面是在1928年倫敦的一次學術會議上,會議主題是「商業週期」。一見面,這兩位高個子經濟學家之間就發生了激烈的爭辯。

海耶克
海耶克與凱恩斯的論戰(一)

復旦大學教授韋森:在20世紀30年代,在海耶克與凱恩斯之間曾發生過一場影響深遠的理論論戰,不但推進了對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認識,也實際上催生了經濟學理論中的「凱恩斯革命」。

親密愛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經濟學家凱恩斯和他那個時代的很多年輕人一樣是同性戀。但1921年他愛上了莉迪亞,一個波希米亞風格的俄羅斯舞女,還最終和她廝守到老。

一戰
孟德斯鳩大戰凱恩斯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有句名言:「商業的自然結果是帶來和平」,而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則認爲,自由貿易與資本流動反而可能燃起戰爭。從歷史和現實來看,誰說的對?

凱恩斯
凱恩斯是投資「聖人」嗎?

FT專欄作家哈福德:創造了整個宏觀經濟學概念的凱恩斯,起初試圖把握商業週期,根據經濟趨勢的走向買入和拋出投資。然而即便是他自己,這種方法也未能成功。

凱恩斯
股神凱恩斯?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辦人,他的《通論》等影響世界的著作讓他享有「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後繁榮之父」等美稱。那麼,經濟學大師凱恩斯是否也是一位「股神級」的投資家呢?

凱恩斯主義無法解決當前問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凱恩斯主義不適用於長期經濟管理。我們需要一套適用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它需要應對全球化、氣候變化以及資訊科技所帶來的新挑戰。

凱恩斯
凱恩斯投資對當代對沖基金的啓示

Fulcrum資產管理公司聯合創辦人戴維斯:經濟學家凱恩斯亦爲20世紀上半葉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在20世紀20年代的宏觀領域和30年代的股票領域,他都堪稱是一位先行的對沖基金投資人。

凱恩斯
凱恩斯的機率觀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凱恩斯認爲,金融和商業環境的特點是「極端不確定性」。對於「20年後的利率水準會如何」這個問題,唯一合理的回答就是「我們不知道」。

凱恩斯能救歐元區?

本文作者分別爲英國沃爾克大學經濟學教授馬克思·穆勒(Marcus Miller) 和政治經濟學教授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Robert Skidelsky)

如何對付儲蓄過剩?

FT專欄作家布里坦:在過去幾年,凱恩斯「心理定律」所預言的潛在產出與實際產出之間的缺口似乎又出現了。對此,一個老套的答案是:中國崛起。

不要濫用經濟學家的精神遺產

FT專欄作家塞繆爾•布里坦:英語國家最爲興旺的行當之一就是註解凱恩斯的作品。在金融危機的刺激下,這個行當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重讀凱恩斯一篇短文

FT專欄作家哈福德:衆多經濟學家在本報撰文,爭論現在是否應終止刺激政策。我希望人們能重讀一下凱恩斯在1930年發表的短文《我們後代的經濟前景》。

警惕凱恩斯主義復活

美國學者傑弗裏•薩克斯:去年各國匆忙出臺經濟刺激計劃,這是邁向凱恩斯主義的大退步。2007年後美英等國消費下降,是危機必須付出的代價。

危機根源之我見

波蘭財政部長羅斯托夫斯基:如果經濟政策消除了恐懼,只留下貪婪,那麼就沒有任何機制來限制「非理性繁榮」。這正是此次危機的根源。

萌芽
不要被「萌芽」論誤導

FT專欄作家布里坦:我們不應太起勁地談論復甦萌芽,這有兩大原因:一是涉及潛在產出活動的庫存週期,二是涉及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

凱恩斯
選股如同選美嗎?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凱恩斯把股市選股比作選美。然而,市場更多受到的是時尚多變的影響。到底什麼有價值,也只能聽由他人的意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