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2023發展與展望

民主國家急需結構性經濟改革

帕裏克:民主國家不能等到政治和經濟條件完全成熟才採取行動。供應側政策制定必須成爲一個無期限的開放式過程,以支持經濟靈活性和生產率。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最著名的名言之一也是被最常濫用的。他的俏皮話「從長遠來看,我們都死了」被有些人解讀爲呼籲將政策努力聚焦於糾正經濟活動的短期波動。這或許反映於詹姆士•卡維爾(James Carville)爲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 1992年競選構思的口號:「關鍵在於經濟,笨蛋。」當今選民的富裕壓倒未來的經濟考慮,這的確是世界各地自由民主國家的一個缺陷。

凱恩斯在上述名言之後接著說:「在狂風暴雨的季節,如果經濟學家只能告訴我們,暴風雨過去後,海面會恢復平靜,那麼他們給自己設定的任務也太容易、太無用了。」凱恩斯並沒有鼓勵短期眼光,而是在批評那些自滿地假設一切將會迴歸某個長期平衡點的經濟模型。

有關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差不多等同於近期需求管理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出於便利。相比利率或稅收調整,結構性改革的難度要大得多。由於它們涉及提高一個經濟體的生產力——即「供應側」能力,包括勞動力、資本、技術和創意——它們往往會給當今的選民帶來某種成本,以換取長期效益。這類效益可能要在幾十年後才能顯現,例如投資於技能、教育和研發的好處。它們還依賴政治承諾。

您已閱讀29%(502字),剩餘71%(12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