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

美國金融體系遭遇雙重壓力

周子衡:美國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銀行流動性危機和國債可持續性危機相互交織,給美國經濟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不確定性。

研究:私人信貸可能會「放大」下一次金融危機

美國官員和銀行家的報告稱,在市場動盪期間,私人信貸業可能成爲金融危機的「傳染源」。

如何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李楠、陳開宇:完備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需要做到:監管無死角;監管尺度一致;處罰尺度一致。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又需要如何做?

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政策應對上做錯了什麼?

沈建光:日本經濟經歷「失落的三十年」並非必然,尤其是「失落的第一個十年」中政策應對的不協調、不一致、不連續。這對中國有何啓發?

用孫子和克勞塞維茨的兵法攻克「保交樓」

河邑忠昭:我經常被問及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經濟話題,當時泡沫演變成了金融危機;中國房地產癥結顯現爲「保交樓」,瞄準根源精準出擊是良策。

徐瑾書單:重要關頭的經濟學

徐瑾:在此多事之秋,我們需要藉助經濟學的智慧,也應讓宏觀經濟學影響更正面。從今年經濟人讀書會年度書單中,我選了幾本新書。

辜朝明的大衰退:有力的解釋,錯誤的藥方

徐瑾:日本經濟學家辜朝明在國內開始流行出圈。他的理論有什麼奧祕,對我們瞭解日本過去或解決中國當下問題有什麼啓發?要刺激還是要改革?

央行貨幣互換:是否加速了貨幣多元化?

聃丘泰、溫建東:央行貨幣互換影響如何?次貸以來特點是「繞開」國際組織,維持穩定之餘也導致國際貨幣良莠不齊,相關國家風險加大。

美國銀行業危機:FDIC火力還夠嗎?

陳稻田:第一共和銀行被接管,銀行風險可謂是來勢兇猛,銀行的賬面浮虧有多大?監管機構火力還夠嗎?透明度是抵禦政府潛在暴政的手段。

金融
華爾街會再一次撞向冰山嗎?

陳志龍:從泡沫史看,低利率下的貨幣擴張和信貸堆積不少見。如不能阻斷風險傳播鏈條,金融加速器機制發揮作用,系統性風險機率或會加大。

危機讓我們陷入爲冒險行爲提供保障的「惡性循環」

霍爾丹:最近由矽谷銀行倒閉引發的金融鬧劇似曾相識,我們仍陷入了「惡性循環」,得到保障的冒險行爲會引發進一步的冒險行爲。

爲什麼有人能提前逃離矽谷銀行?

邰蒂:那些預見到矽谷銀行風險的人,要麼對金融數據非常著迷,要麼近距離地遭遇過金融危機。

徐瑾書單:各國的「凱恩斯」

徐瑾;每當經濟危機,大家就會想起凱恩斯。推薦三本談論美國、德國與日本金融天才的書,有凱恩斯本人,也有其同儕,危機中他們如何選擇?

銀行倒閉爲何反覆出現?對經濟的負面衝擊有多大?

夏春:本文聚焦美國的監管成敗與銀行危機,過去20年,中國同樣經歷了金融監管的起伏轉折,經驗與教訓數不勝數。

無保險的矽谷銀行儲戶打折出售存款

由於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對銀行存款的保險上限爲25萬美元,一些新創企業儲戶只能打折出售存款以應付迫在眉睫的資金需求。

鴉片還是解藥:從債到債務危機

徐瑾:何爲債務,債務危機如何誕生與收場?債務是不是鴉片,核心是要不要擴大地方債。當經濟榮景不再,債務繩索會更緊,甚至有債務危機風險。

伯南克的諾獎難題:均衡模型與次貸危機

陳稻田:伯南克的學術研究對次貸問題能提供更多幫助嗎?也許不大。金融危機是現金流機器的問題,危機後討論最多的經濟學家是明斯基。

Lex專欄:金融環境收緊令前沿市場發愁

即使是用本國貨幣,前沿經濟體政府也不可能無限舉債。償債支出抽乾了生產性投資的資金,阻礙了成長並引發了動盪。

伯南克獲獎,我們並未遠離金融危機

徐瑾:作爲曾經全球最大央行話事人,伯南克獲得諾獎有什麼意義?下一個危機遠比你想像地接近我們,美國及全世界並未遠離後危機時代。

瑞信的資本缺口有多大?

這家瑞士銀行近日在與社群媒體上關於其資產負債表狀況的傳言作鬥爭,試圖讓投資者和客戶相信其財務健康沒有問題。

歐洲
世界正處於第一次經濟大戰之中?

周子衡:在深度全球化的世界中,俄烏衝突的全面爆發,改變了世界政治環境;這也促發了莫斯科的全力反制,最終造成了世界經濟的結構性變化。

南亞債務危機:另一場1997年式的危機?

周子衡:盧比們的動盪及南亞正在發生的一切,不免使人們想起25年前由泰國泰銖危機蔓延到東南亞、東亞,甚遠及拉丁美洲和俄羅斯的金融危機。

日元
日元爲何劇烈貶值?

張明、陳胤默:日元兌美元達24年以來的最低點,引發全球關注;日元貶值、美聯準加息及俄烏衝突之下,亞洲爆發金融危機可能性增加。

不要輕易浪費一場危機

周文淵:目前系統性風險釋放很難說接近尾聲,但在每一次系統性下跌後,權益市場將迎來較好配置時機,投資者不要浪費一次危機給予的長期投資機會。

斯里蘭卡在金融危機引發抗議後被迫向IMF求助

幾個月來,斯里蘭卡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經濟痛苦,該國外匯儲備枯竭引發了進口商品和燃料短缺、電力中斷和兩位數的通膨。

馬雲刷屏:「新」金融與「老」監管,誰對誰錯?

徐瑾:馬雲演講刷屏金融圈。中國是否不存在系統性金融風險?新金融如何監管?直接判斷對錯動機,意義不大,我們更應該思考背後趨勢和大背景。

下一場金融危機可能很快到來

邰蒂:儘管這次的金融危機可能不會像2008年那樣忽然爆發,但長期壓力可能嚴重損害經濟,危險的意外事件很容易爆發。

病毒和金融危機,有什麼相似

周浩:研究顯示,金融危機跟病毒的傳播頗爲相似。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非線性的爆發方式和預期不斷落空,是二者兩個重要特徵。

新冠疫情會否壓垮投資管理行業?

新冠危機主要是一場健康危機,但其規模導致了一場經濟危機,進而可能變成一場金融危機,而金融危機可能發生在受監管較少的投資管理行業。

金融危機教我們如何抗疫

範寧:就像全球金融危機一樣,我們現在難以瞭解新冠病毒的具體所在。但我們有機會將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應用到全球醫療體系中。

爲什麼2008年的金融危機難以重現?

樊磊:美國是否面臨新一輪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疫情之下,美國面臨的是流動性危機還是信用危機?是經濟衰退還是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背後的第四條「斷層線」

夏春:每當某個經濟主體債務高到讓人擔心時,央行都會繼續擴大寬鬆力度,令債務週期延長,使原本三條「斷層線」產生的深層結構矛盾都無法化解。

現在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了嗎?

蔡浩:目前還未出現傳統意義上的系統性金融危機,但若全球主要當局不能合力施策,則有向供需雙衰退的經濟危機演進的危險。

歐洲央行啓動7500億歐元債券購買計劃

歐洲央行週三召開緊急會議,宣佈額外增加7500億歐元用於購買債券,以應對不斷惡化的經濟和金融動盪。

銀行業
開放銀行的時代來了——如何充分利用這個機會?

約翰森:開放銀行剛剛經歷一次脫變,未來變革速度只會越來越快。希望在2030年依舊笑傲市場的銀行,必須開始設計開放銀行戰略。

疫情衝擊會引發美國金融危機嗎?

劉海影:需要回答三個問題:疫情會發展到何種程度?經濟受到疫情的衝擊將有多大?經濟衝擊會產生什麼樣的次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