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病毒和金融危機,有什麼相似

周浩:研究顯示,金融危機跟病毒的傳播頗爲相似。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非線性的爆發方式和預期不斷落空,是二者兩個重要特徵。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瘋狂傳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金融衝擊。事實上,很多金融市場研究已經將金融危機的傳導與病毒的傳播來作對比,很多研究也顯示,金融危機的傳播跟病毒的傳播頗爲相似。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非線性的爆發方式和預期不斷落空,是病毒和金融危機爆發的兩個重要特徵。

我們先從爆發方式說起。比較一下新冠疫情和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兩次危機的爆發並不是沒有早期信號。新冠疫情在很多國家的爆發前,都出現過多次警示信號,但多數國家基本採取置之不理或者自信滿滿的方式,這樣的主動忽視導致疫情出現幾何級數的快速蔓延。在上一次金融危機中,市場早在2008年3月就已經收到了第一個明顯的警告——號稱華爾街第五大投行的貝兒斯登宣告破產,而到了9月,雷曼破產才成爲了引爆金融危機的最後一根導火線。金融市場的過度自信和某種程度上有意忽視風險最終導致了金融危機的大爆發。

雖然危機的信號已經十分明顯,但政治家和市場往往忽視了早期的危險信號,甚至認爲既然有了危機的苗頭,反而能有備無患地穩穩將危機扼殺在搖籃中。而事實上,危機並沒有被真正扼殺,但以一種「燈下黑」的方式快速傳播。而一旦爆發,往往就以指數級別的速度快速傳播,最終導致金融或者醫療系統崩潰,導致危機的進一步蔓延。

您已閱讀18%(525字),剩餘82%(23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