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

供應鏈
上海是長三角供應鏈的單點故障嗎?

李瀚明:與珠三角情況不同,上海承擔了長三角大部分主要職能,既是外貿中心又是製造中心和內貿中心。這使得長三角在疫情下更脆弱一些。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三個軟肋」

閆曼:比起晶片短缺和原材料上漲,疫情封控帶來的停產對於電動車企業來講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危機。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建議

程實、張弘頊:疫情下中國政策搭配將更加有所作爲——政策「發力靠前」適度延長,政策重心進一步從宏觀向微觀傾斜,加強政策預期指引和信心維護。

越南經驗告訴我們:穩定對供應鏈至關重要

李瀚明:越南的經驗告訴我們,疫情會危害供應鏈的穩定,而一個無法保證穩定供應鏈的國家,不可能取得國內外客戶和供應商的信任。

爲什麼中國沒有選擇「與病毒共存」?

李瀚明:面對疫情,儘管共存和清零兩種做法都能達成目的,但爲了達成降低總影響的目的,不同的國家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不同。

粵港的焦慮並不相通——粵港通關要幾時?

李瀚明:香港社會必須考慮、尊重並解決內地社會的這些關切。否則很難想像內地社會能夠爲香港社會提供任何形式的通關便利。

美國股市從高位回落

標普500指數週三下跌0.5%。工資單處理機構ADP的就業數據令人失望,美聯準副主席有關加息的鷹派言論,都打壓了市場情緒。

美國4月通膨超預期,CPI同比成長4.2%

這是整體通膨數據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漲幅,可能加劇人們對通膨壓力扎跟的擔憂。數據公佈後,美國股市全面下挫。

印度疫情爲中國打開南亞大門

印度的第二波新冠疫情正蔓延至鄰國。這爲中國提供一個機會,可以通過提供疫苗和醫療援助來進入被印度視爲「後院」的地區。

鮑爾稱美國經濟正處於「拐點」

鮑爾稱經濟成長和新增就業都將加速,但警告新冠病例的再次激增可能會阻礙復甦。

英國向企業提供稅收優惠以刺激投資

財政大臣蘇納克在預算中同時宣佈公司稅將在兩年後從19%躍升至25%,表明保守黨政府決心在疫情結束後儘快修復公共財政。

疫情之下的年輕人處境不佳

儘管年輕人罹患新冠重症的風險較低,但他們在經濟上受到更沉重打擊。FT全球調查顯示,疫情之下的年輕人對父輩產生不滿。

航運
亞洲至美國海運成本大漲

由於美國企業尋求在假日季前補充耗盡的庫存,併爲冬季疫情惡化做準備,從亞洲到美國東西海岸航線的長期運費分別同比上漲25%和63.4%。

統計學
如何讓統計學幫助你理解世界?

哈福德:統計數據能夠幫助所有人更清晰地思考事情,我們需要的是對這些數字背後的含義有一些好奇心。

消費復甦爲何滯後?

胡偉俊:消費作爲經濟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其潛力的釋放,首先取決於居民的購買力,這就需要調整目前的收入分配結構。

每週數讀:疫情之下,騰訊遊戲收入大幅成長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騰訊第二季度財報優於預期、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加速砍伐森林、中國對印度科技領域的投資減速、全球石油生產商正面臨鉅額虧損。

茅臺
茅臺銷售成長放緩至五年低點

全球市值最高的釀酒商報告第二季度營收成長8.8%,這是自2015年以來最慢增速。這家高階釀酒商最近被指責從腐敗中獲利,因而受到壓力。

旅行
中國國內遊強勁復甦

艾米:中國航空公司用特惠機票爭取流量,意圖恢復80%以上的國內運力;星級酒店用特惠價和直播吸引入住率。熱門目的地開始熱鬧。

被新冠疫情加劇的貧富差距

張冬方:有句雞湯說金錢買不到快樂。然而赤裸裸的數據告訴窮人,最富的那羣人才最快樂。該研究報告顯示,人的幸福和滿意指數與財富成正比。

英國
FT社評:退歐後唐寧街面臨「蘇獨」難題

圍繞蘇格蘭獨立的辯論,已變得像2016年公投前圍繞英國退歐的辯論。強森政府需要一套戰略來維護聯合王國。

佛羅里達州新冠單日死亡病例創新高

該州報告的新冠死亡病例創單日新高,達到133例。不過,該州報告的新增病例在上週日創下紀錄後,週一和週二有所回落。

俄羅斯
普丁推遲3600億美元國家投資計劃

原因是新冠病毒疫情使俄羅斯陷入經濟衰退,聯邦預算出現缺口。此舉突顯新冠疫情給俄羅斯經濟造成的損害和對該國預算收入的長期影響。

美國多州新冠病例激增

佛羅里達週日成爲第一個一天報告逾1.5萬例新增病例的州。有跡象表明,美國陽光地帶新冠病例激增,使川普選情告急。

投行
精品投行如何應對當前危機?

新冠疫情導致精品投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併購業務乾涸,各投行努力通過重組和諮詢業務緩解收入下降,但其前景仍取決於併購業務。

強勁非農就業數據與疫情反撲: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前景

周茂華:6月美國經濟一方面是強勁非農就業數據,另一面是疫情迅猛反撲,未來美國就業、經濟前景如何?又將如何影響金融市場表現?

每週數讀:印度最新禁令將如何影響其app市場?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有:印度前十大手機程式排行、港股對港版國安法的反應、中國成爲世界第五大基金註冊地、新冠疫情將使全球更多人陷入貧困。

教育
新冠危機可能給大學帶來什麼樣的改革?

庫柏:新冠疫情後,大學可能會更多地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有望將大學的市場擴展到所有年齡、階層和國家。

澳洲
如何理解疫情之下,澳洲華人直面的歧視問題?

馬騁:澳洲的種族歧視是否因爲疫情而增多,每個人的感受不同。若要探究歧視的根源,背後有複雜的移民和政治因素。

德國
德國降增值稅能否輾轉通往「報復性消費」?

張冬方:在商家讓利可能性很大的前提下,消費者會不會捂緊錢包?危機之下無論捂緊還是掏空錢包都得拷問自己:飯碗能保住嗎?收入會減少嗎?

趁疫情搞無協議退歐是無恥的

沃爾夫:英國首相的算盤顯然是,疫情期間一團糟,沒人會注意英國與歐洲夥伴及永恆鄰國的經貿關係一下子中斷。這對國家不利,而且可恥。

健康碼的下半場:退出還是常態化?

閆曼:如果以後出門大家互相問候一聲「今天你綠了嗎?」,或者互相比一比,「越綠越自豪」,是不是非常黑色幽默?

時隔兩個月後紐交所重啓交易大廳

紐約證交所在3月20日關閉交易大廳,這是其在228年曆史上首次這麼做,突顯新冠病毒對金融市場和紐約市日常生活的影響。

一週疫情熱詞:GDP、WHA、疫苗

葉勝舟:中國今年GDP間接預設了成長區間[4.5,5.0],下限的約束來源於新增就業,上限的約束來源於重新解釋指標體系。

疫情下「雙赤字」新興市場的抉擇

周茂華:疫情超預期衝擊引發各界對非常規財政政策討論,但新興市場與發達經濟體在經濟結構、金融環境等存在差異,前者應審慎對待非常規政策。

股市
COVID-19疫情下的價值投資

伍治堅:股市是由人組成的,只要人性不變,投資者就有可能犯錯誤,因此也可能會爲價值投資者創造機會來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

美國新冠疫情中的種族問題

盧斯:沒有什麼比這場大封鎖中的生與死更能體現美國的膚色差異了。這場大流行病加劇了種族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