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財政赤字貨幣化

疫情下「雙赤字」新興市場的抉擇

周茂華:疫情超預期衝擊引發各界對非常規財政政策討論,但新興市場與發達經濟體在經濟結構、金融環境等存在差異,前者應審慎對待非常規政策。

新冠疫情超預期衝擊與歐美央行貨幣政策「失效」,引發各界對非常規財政政策關注,但新興市場國家與歐美髮達經濟體在經濟結構、金融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新興市場國家需要審慎對待「現代貨幣理論」(MMT)。

現實困境造就MMT

近期炙手可熱的現代貨幣理論(MMT)源於現實的經濟困境。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金融漫長的後危機時代,歐美主要央行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有效避免經濟陷入「經濟大蕭條」,但經濟結構失衡、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英國脫歐等地緣政治等黑天鵝事件此起彼伏,私人部門投資、消費意願低迷,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加槓桿。

您已閱讀7%(259字),剩餘93%(33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