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德國

德國降增值稅能否輾轉通往「報復性消費」?

張冬方:在商家讓利可能性很大的前提下,消費者會不會捂緊錢包?危機之下無論捂緊還是掏空錢包都得拷問自己:飯碗能保住嗎?收入會減少嗎?

德國執政聯盟於6月3日晚公佈了規模達1300兆歐元的第二輪經濟刺激一攬子計劃,其中有一項被稱作核心的內容在人意料之外:爲刺激國內需求,從2020年7月1日起到12月31日增值稅降半年,普通增值稅從19%降至16%,低稅率增值稅從7%降至5%。

向汽車行業傾斜、勝算極大的燃油車購車補貼並沒有出現,而是覆蓋幾乎所有行業和人羣的降低增值稅。

政策制定者的兩條邏輯是:其一,企業將降下來的增值稅讓利最終消費者,以降價刺激消費,反過來增加企業收入。其二,相較於降低個人所得稅,降低增值稅更能讓低收入者獲益,因爲低收入人羣納稅很低甚至無需納稅,但他們一定有消費需求,降稅對其意味著消費支出壓力的減輕。

您已閱讀9%(294字),剩餘91%(31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