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耶克

海耶克與凱恩斯的論戰(一)

復旦大學教授韋森:在20世紀30年代,在海耶克與凱恩斯之間曾發生過一場影響深遠的理論論戰,不但推進了對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認識,也實際上催生了經濟學理論中的「凱恩斯革命」。

【編者按】凱恩斯與海耶克是二十世紀的兩位重要經濟學家,兩人在三十年代曾發生過一場理論論戰。經濟學家韋森指出,這場論戰推進了人類對具有越來越複雜的金融和貨幣市場體系的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認識,也實際上催生了經濟學理論中的「凱恩斯革命」,從而產生了現代宏觀經濟學。他認爲目前對二人理論爭論的研究還比較欠缺,結合對《凱恩斯大戰海耶克》一書的評論,韋森從史實和理論全面探討了兩人理論論戰的來龍去脈和理論爭論的核心問題。本文節選自其新著《重讀海耶克》,FT中文網獲得授權連載,本文爲第一則

「在經濟學中,你不可能判定你的對手有錯;你只會讓他愈發相信自己。況且,即使你是對的,如果你自己的闡釋和說服力上有瑕疵,如果他腦子裏已經充斥了相反的概念,跟不上你向他展示的思路,你也不可能說服他。」

——凱恩斯

「我年輕的時候,只有很老的長者才相信自由市場制度。等我人到中年,除了我自己,就沒人相信它了。現在,我很高興自己活得足夠久,看到青年人再次相信它。」

——海耶克

“Many of the monetary and theoretical issues that were at the heart of the Keynes-Hayek debate have never been resolved; they have just been swept under the rug.”

——Roger Garrison 1999, p. x

您已閱讀8%(609字),剩餘92%(70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