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於軾文章檔案

國企
不要再迷信國企

茅於軾:中國改革40年,懂得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好處。可是市場能夠優化資源配置有一個前提,即資源是私有的。
2018年12月28日

重溫洛克名言「財產不可公有」

茅於軾:什麼人贊成財產公有制?未必是願意和大家分享自己財產的人,而是希望通過財產公有分享他人財產的人。
2016年9月22日

從求富到安全:中國需要的目標大轉移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在國家建設獲得巨大進步之後,當前的中國應該更關心老百姓的安全,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而解決老百姓安全問題的核心是法治和憲政。
2016年4月18日

中國需繼續破除「公有制迷信」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當前中國面臨的經濟困難,病根子在於仍然沒有突破對公有制的迷信。該公有的就公有,該私有的就私有,實事求是,纔是正確的做法。
2016年1月20日

金融
金融業的功能是什麼?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金融業要把分散的資金調動到急需用錢的地方去,使「錢盡其用」。整個社會需要「把錢用好」,金融業就是社會中唯一做這件事的行業。
2015年10月9日

懲治犯人應避免傷及無辜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孔子所謂「以直報怨」,我的理解,就是以符合道德的原則對待犯人。目前世界各國懲治犯人的大體方式是以怨報怨,讓犯人承受痛苦,但這並不符合道德。
2015年7月27日

海耶克
茅於軾:海耶克經濟學的中國意義

中國經濟學家茅於軾:海耶克經濟學對中國最大的啓示就是必須破除計劃經濟殘餘;只有建立了真正以保障個人自由爲核心的法治社會,才能實現持續繁榮和長治久安。
2015年7月17日

股市何以激烈動盪?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股市大起大落,但大多是泡沫。股市要能創造財富,只能來自上市公司的業績。若上市公司都在賠錢,股票市場是不可能自己創造財富的。
2015年7月14日

是誰養活了誰?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無論是「喫飯砸鍋」還是納稅人養活黨政官員的說法,都不成立。但對於那些干涉公民權利的官員,並不存在誰養活誰的問題。他們傷害社會肌體,應儘快清除,還可節約維穩費用。
2015年6月22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自洽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普世價值雖目標很多,但內在一致,可以推廣到任何國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卻存在內容上的互相沖突、不能自洽的問題,不可能真正被實行。
2015年6月15日

對政治運動的反思不應止於平反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現在大規模整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還有個別以顛覆國家罪,聚衆滋事罪等把人打入監獄的事,當局只要還能夠獨斷整人,百姓就沒有安全感,就仍非正常社會。
2015年5月25日

畢福劍
中國社會需要一致的是非觀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各國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雖常有不同,但很少像中國這樣對立和互不服氣。一個社會要建立更一致的是非觀,首先要放開言論管制,鼓勵公開討論。
2015年4月10日

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的經濟學分析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高速公路管理部門的職責是保證公路暢通,包括用價格手段來調解供需,控制車流,而非違反經濟學道理給人以小恩小惠,討好客戶。
2015年4月6日

習奧談,談什麼?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如果中美對全球性的問題視而不見,只談兩國的雙邊關係,那就是對全世界人民的不負責任。其中和平與裁軍勢必成爲重點議題。
2015年3月31日

從家政服務員看中國改革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有人懷疑中國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未因改革而改善,但從家政服務員的變化來看,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生活的巨大改善是對大背景的最好反映。
2015年3月9日

法治社會要開放言論自由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如何能使所有人更安全,就需要法治、要講道理。一個社會是往前走還是往後退,就要看一條標準,即言論自由是否能夠保障。
2015年1月13日

財富
到底是什麼創造了財富?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勞動是否創造了財富?在西方國家新古典經濟學已經普及,這個問題不再成問題。但在中國這個重要問題至今並沒有明確的、令人信服的答案。
2014年12月8日

謠言
從謠言看中國國情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消除假話和謠言首先要讓大眾能獲得真實歷史的資訊,有發現事實真相的機會。對執政者而言,要有揭示真理走向長治久安的勇氣,而非得過且過。
2014年11月11日

孫中山
重溫孫中山遺囑的現實意義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中國往何處去,一直是許多人關切的大事,這個問題至今也沒有完全解決。今天重溫孫中山遺囑,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啓發。
2014年10月7日

「小人喻於利,君子喻於義」新解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社會由大多數利己不損人的小人組成,雖不理想卻定是可以生存的。而小人都變成君子,每件事都是政治掛帥,思想領先,將是可怕的社會。
2014年9月22日

起點公平和終點公平不能兼顧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爲什麼堅持終點公平的國家都窮得不堪?以至於不得不讓步以取得物質上的改善?這是因爲終點的平等與「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有矛盾。
2014年9月8日

善戰勝惡不是靠老天爺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對善惡報應的看法並非宿命論,善所以能勝惡,是因善治有利大眾,惡行被多數人反對,靠大眾努力善惡才能各有其報,每個人都不應置身於外。
2014年7月28日

讓市場決定的用路收費來治堵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現在中國是全體納稅人爲開車用路的人承擔修路的成本,不夠公平合理,如果改爲誰用路、誰花錢買,就誰也不會有意見了。
2014年4月21日

如何衡量中國的大國地位?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大國不僅要看經濟成長。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要看其體制是不是憲政國家,還要看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以及對世界各國的百姓有沒有吸引力。
2014年4月1日

茅於軾看2013年大事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2013中國新一屆領導上臺,實施不同的政策。但中國最大的問題不是經濟民生,維穩重點應是限制政府權力的濫用,同時明確愛國與愛民的不同。
2013年12月23日

中國社會需要一致的價值觀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中國進入價值觀大交鋒的時代。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人權憲政是歷史演變的趨勢。從執政者的長治久安考慮,應及早促進社會搭上潮流的班車。
2013年12月2日

讓我們珍惜政治進步成果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中國經濟改革成績偉大,政治方面也有巨大進步,但願中國能全力珍視這一成果:任何情況下,絕不因政治殺人,最好也能避免因政治抓人關人。
2013年11月19日

新一輪改革可以從「講理」開始

中國天則研究所茅於軾:中國在提高民生上已經比較成功了,但老百姓火氣還是很大。要緩解社會戾氣,大家就都要講理,政府首先要講理,也要爲百姓提供講理的機會。
2013年11月29日

茅於軾:期待三中全會能讓真話更多

85歲的經濟學家茅於軾在FT年度中國論壇上說:我希望中共的政權能夠保持下去,這對中國人民有好處,但怎麼能穩定下去?我覺得要逐漸恢復歷史真相,創造一個說真話沒有風險的環境。
2013年11月14日

天則二十年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天則所的過去二十年也是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二十年。在這一過程中,天則所並不是旁觀者,而是盡全力在推進這個過程。
2013年7月22日

剝削理論再質疑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工資是勞動力的價格,和其他價格一樣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供方或需方都不能單獨決定價格。既然不是一方可以控制,誰剝削誰的提法就不成立。
2013年6月17日

如何識別社會的好壞?

中國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在政治領域,人們未必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哪裏。社會確有好壞之分,有一批人專門把壞社會打扮成好社會,所以我們首先需要識別社會的好壞。
2013年5月7日

迴歸「溫良恭儉讓」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經歷過了「文革」的中國人把「溫良恭儉讓」遠遠拋在了後面,今天不但要撿回它,更要加以發揮,把這個中國優秀傳統推廣到國際關係方面。
2013年4月1日

我們爲什麼需要人文經濟學?

中國經濟學家茅於軾:爲什麼要推廣經濟學?就是要培養一種理性的思維、一種符合邏輯的思維。只有經濟學能最恰當地把人們的生活經驗和邏輯思維結合起來。
2013年1月5日

土地
允許土地自由交易的好處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允許農民自由買賣土地,可以增加農民財富,降低房價和地價,加速城鎮化,促進社會安定,擴大消費,減少土地糾紛。
2012年11月19日

經濟學
爲什麼要建立人文經濟學?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一百年前數學進入經濟學後,使經濟學過於偏向純自然科學,失去了應該有的人文精神。爲了糾正這個偏差,建立「人文經濟學」是必要的。
2012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