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是服務業中的一個重要部門,中國估計有上百萬人在其中就業,創造的財富每年都超兆。但是這個行業是做什麼的,它爲社會提供了什麼服務,做出了什麼貢獻,連在其中就業的人自己也未必說得清。國家對這個行業的指導方針也大有問題。許多老百姓認爲,金融業者是一批貪婪的人,用合法但不道德的手段在其中賺了大錢。由於對這個重要行業的認識錯誤,國家對它的方針政策有許多不當,甚至所制定的相關法規也有錯誤的地方。這一現象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極爲不利。
一個社會每年所創造的財富(大體上就是GDP)除了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消費掉的,還有很多剩餘,就是家庭和企業的儲蓄。這些錢分散在家庭和企業中,在中國幾乎佔了GDP的一小半。儲蓄轉換成投資,用於擴大再生產,對經濟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改革三十多年,經濟取得巨大成就,高儲蓄率是一個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分散在一家一戶的儲蓄如何集中起來用於擴大再生產,並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因爲各個行業、各個地方需要建設的項目很多,哪個先上,哪個後上需要鑑別。而且需要資金的地方很多,不光是新建項目需要錢,已經建成正在生產的企業也需要錢。企業有了訂單就要買材料,添新人,也都需要錢。不光是生產需要錢,消費也有急需錢的時候。家人有了病,學生要上學,買「大件」一時湊不夠數,家庭會有各式各樣需要用錢的場合。如何分配有限的錢,滿足對錢的不同需求,孰先孰後,並非容易解決的事。這正是金融業所要完成的任務。
您已閱讀24%(601字),剩餘76%(19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