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人民幣保衛戰:量與價的雙重博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未來人民幣保衛戰,將陷入價與量的糾結與博弈。匯率爲地,儲備爲兵,兵在則地在,兵亡則地失,人民幣最終對賭的是人心與基本面。

人民幣重新成爲焦點。

近期官方有繼續收緊趨勢,外管局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中國境內銀聯人民幣卡每卡每年在境外累計取現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澳門等地風聲鶴唳。與此同時,央行對人民幣匯率干預痕跡也從在岸市場衍生到離岸市場,兩岸市場價格差距暫時縮小。至於民間,則是各類聚會中重複要不要換美元的詢問,「土豪」們交流多是錢已經出去多少的話題,連深陷「撤資跑路」傳聞的首富李嘉誠也架不住輿論之口,近期正式回應。過去一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流失數千億美元,8月更是有機構最高估算單月流出1500億美元。

回顧人民幣匯改十年之路,人民幣基本走出單邊升值行情,去年以來的貶值尤其是8月中國央行的一次性貶值更是令世界譁然,人民幣正在由一種幣值穩定且一向堅挺的惰性貨幣變爲趨勢向下的活躍貨幣。人民幣怎麼了?走勢如何走?未來人民幣的保衛戰,將陷入價與量的糾結與博弈:所謂「價」,也就是在貶值預期之下,人民幣匯率能否支持,所謂「量」,則是在「螞蟻搬家」壓力之下,當前中國3.6兆美元外匯儲備還能支撐單邊流出多久。

您已閱讀21%(444字),剩餘79%(16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