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天則橫議

讓市場決定的用路收費來治堵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現在中國是全體納稅人爲開車用路的人承擔修路的成本,不夠公平合理,如果改爲誰用路、誰花錢買,就誰也不會有意見了。

所謂資源配置就是指一個社會需要用多少電,爲了發這些電需要多少煤,所發的電應該給誰使用,不給誰使用;一個社會需要生產多少糧食,生產這些糧食要用多少化肥,多少耕地。還有一個社會要用多少牙膏,爲此需要多少牙膏的原料、紙盒、印刷、運輸等等。這是一個複雜得無以復加的問題。怎麼辦?有兩種答案。一種是計劃經濟,由國家的計劃部們統籌計劃,雖然不可能具體到一切細微末節,但是主要產品的生產計劃都應該列入國家計劃,在中央統一平衡生產和消費。

另外一種答案是市場經濟。簡單說,就是自由經濟,誰也別管,讓市場上每一個生產者和消費者分散作決定,愛生產什麼,消費什麼都任其自然。照道理想起來,市場經濟的答案肯定是不行的。這麼重要的事大家都不去管,任其自然,肯定會出事。而且事實上市場確實也會出問題。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發生的經濟大蕭條就證明市場經濟確有問題。因此,在上個世界中葉,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了計劃經濟,在半個多世紀中做了計劃經濟的試驗。其結果大家都知道,是失敗的。尤其是實行計劃經濟的蘇聯和中國都餓死了幾千萬人,說明計劃經濟連起碼的喫飽肚子都不能保證。世界上僅僅剩下極少數幾個國家還在堅持計劃經濟,其他的都改弦更張,走上了市場經濟的道路,其中特別成功的應該說是中國。

儘管如此,並不是大家都懂得計劃經濟之不可行,不少人對各種改頭換面的計劃經濟還是很歡迎的。比如爲了糧食安全要不要設置一個耕地的最低保有量。按照市場經濟的說法,全國需要多少糧食,生產這些糧食需要多少土地,多少化肥等都是市場決定,用不著人爲干涉。確實,全世界爲了糧食安全沒有設置最低耕地數量的,他們都相信市場能夠最優地配置資源,人爲干預反而破壞了市場的最優性。這個問題在中國遠沒有完全解決,國家的政策還支持計劃經濟的想法,爭論還在進行中。

您已閱讀33%(738字),剩餘67%(15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