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

社會監督與中國治霾改革

空氣汙染嚴重已成爲中國各界共識,儘管理論上有嚴格的環境監管法規,但自上而下的治汙舉措迄今收效甚微。如今中國政府開始以開放姿態接受公衆批評,隨著時間推移,社會監督將幫助政府在治理汙染方面取得成效。

“440。有害健康。健康風險提示:所有人的健康都可能受到嚴重影響,建議避免體育鍛煉以及戶外活動。」

這是美國駐華大使館2014年2月25日下午3點,在推特(Twitter)上發佈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

每天早上,在抬頭觀察窗外之前,許多北京居民會首先檢視智慧型手機上的相關應用,以瞭解當天的汙染指數。只要指數低於100,他們就會略感寬慰——即便100較理想水準仍然高出很多;如果讀數高於100,空氣汙染就將成爲當天人們談論的主要話題。

您已閱讀4%(213字),剩餘96%(46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