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汙染的好處在於,你能瞧見它。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忽視身邊日漸濃重的霧霾,或將其視爲快速發展不可避免的代價。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表現出了明顯的擔憂。去年的「空氣末日」是人們意識的一個轉折點,當時PM2.5細小顆粒物的濃度上升到了西方國家安全水準的70倍。上個月,危險的高濃度霧霾又捲土重來。近年來,中國各地不時發生反對化工廠和有毒廢物排放的公衆抗議。就連部分官方媒體也開始批評地方官員沒能完成他們的治汙目標。
同時,也有跡象表明,習近平政府看上去對治汙更當真。這屆政府似乎已經意識到,汙染可能引發公衆不滿。減少汙染也符合中國政府提高經濟成長質量、讓經濟結構向消費傾斜的政策。習近平已傳遞出一個信號,即從現在起,對地方官員的評價不單要看經濟成長,還要看環境改善。如果這得到落實,那將是一個進步。中國政府還要求掌握1.5萬家汙染嚴重的工廠的實時數據。
執政一年來,習近平鞏固了權力,毫不留情地推進反腐運動。他應該可以對治汙採取同樣的手段。不過,治汙面臨一些重大制約。首先,中國對煤的使用(這是導致空氣質量差的最大原因)幾乎肯定還要繼續成長,而非減少。沒錯,中國計劃在已經運行的20座核電站外,再增加28座,此外還打算加大對天然氣和水力發電的使用(這類能源本身並非完全沒有環境代價),但即便如此,煤的使用量到2020年時仍會比現在增加近40%。
您已閱讀49%(569字),剩餘51%(5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