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車

用高效公交系統「治堵」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CEO認爲,中國地鐵修建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但即便如此,也趕不上城鎮化的速度。因此,需要大規模推廣快速公交系統。

讓市場決定的用路收費來治堵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現在中國是全體納稅人爲開車用路的人承擔修路的成本,不夠公平合理,如果改爲誰用路、誰花錢買,就誰也不會有意見了。

開車
在中國開車怒氣多

FT中文網撰稿人白雲:在遭遇加塞、被別、超車不打轉向燈、夜間開車開大燈的種種不講究的同時,還要忍受橫衝直撞的電動車和行人。

霧霾
擁堵讓中國人重拾自行車

隨著交通擁堵和霧霾現象日益嚴重,中國許多城市開始大力推廣公共自行車租賃。但要讓中國的私家車主放棄開車,似乎並不容易。

用智慧型手機解決中國道路擁堵?

新城市基金會城市實驗室卡比爾、維斯頓:手機實時資訊共享程式能夠成爲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確認通勤者們遇到交通問題的地點和時段。反過來,它也爲需要交通管理機構進行改善的路線提供了反饋。

經濟人
從春運到長假塞車:漲價還是免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從春運火車票漲價到高速路免費,引發一輪輪激烈討論,實則凸顯各階層對社會資源分配的集體焦慮。動態來看,免費不靠譜,漲價應謹慎。

擁堵費
「擁堵費」擋不住特權車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高斌:北京即使收取「擁堵費」,也擋不住數量龐大的特權車和公車上路,只能減少部分普通民衆開車的機會。

北京
北京是誰的最宜居城市

北京空氣質量惡劣,交通擁堵,只有少數居民充分享受經濟和社會權利,《經濟學人智庫》卻將北京列爲中國內地最適宜居住城市。這既可悲又好笑。

塞車
省油的各種怪招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陶笸籮:因油價飈漲,北京有車族摸索出一整套省油怪招,小的有給汽車減負,大的有建議拆除西直門立交橋等。

塞車
被車牌改變的消費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付輝:中國還沒有做好成爲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的全部準備,那麼它只能接受衝擊。通過對車牌的控制,原本應由城市規劃者承擔的責任轉嫁到了普通的中國汽車消費者身上。

塞車
被限行的外地車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陳杰人:表面看這是在限制購車用車,其實是限制外地人的權益。不管是購車的權利,還是通行的權力,抑或是勞動、受教育、入社保、買房子等權利,到底他鄉都不是故鄉。

塞車
誰動了我的汽車?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賈愚:我那個開KK車的朋友說,你只有一個法子可以買車,就是買一輛和他一模一樣的KK,然後套他的車牌。這車開著可夠懸——但也許正如他所言:你不就是想要車牌麼?

塞車
分析:北京「治堵」左右爲難

堵塞北京街道的汽車長龍,在經常到訪的人們心目中,就和籠罩在這個城市上空、遮天蔽日、讓人看不清大廈頂部的厚厚一層空氣汙染同樣聞名。

汽車
搶購北京汽車的中國邏輯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高斌:北京人紛紛衝向京城各大汽車經銷店,許多原本沒打算買車的外地人和本地人都欲在「限購令」出臺前買車。

塞車
北京交通治理困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光遠:一場細雨霏霏的秋雨,卻讓北京陷入歷史性的交通擁堵。在發展汽車消費和公共交通治理中,塞車早已成爲這座城市的硬傷。

京藏高速擁堵的背後

發生在京藏高速公路上,綿延上百公里、持續一週多的交通擁堵並不是客運流量增多引起的,真正的禍首是從內陸省份往沿海港口運煤的重型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