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車

省油的各種怪招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陶笸籮:因油價飈漲,北京有車族摸索出一整套省油怪招,小的有給汽車減負,大的有建議拆除西直門立交橋等。

當首都變成「首堵」,想方設法省油,大概是多數京城私車族們關注的民生大計之一。朋友在西二環上班,工作日晚上8點以後,熟人誰也不敢給她打電話,因爲她已經上牀睡覺了。爲了省油,她每天早上5點多就睜眼,6點一定起牀,早上7點以前就已經開車到了單位。早到當然也就早退,下午4點以後也休想在單位裏尋著她的人影。避開一早一晚的塞車高峯,省油立竿見影。加上她買車時就高瞻遠矚,只買省油的小排量日本車,一月下來,油錢居然只有其他同事的一半。

不過,並不是所有單位領導都能深明大義,恩准員工彈性上班。所以絕大部分的北京人,不是堵在單位門口,就是堵在去單位的路上。網上當然開出了塞車時代的各種偏方,諸如不開空調開車窗,減少緊急提速,減少併線。最容易實施的省油辦法是減負,譬如一次不要加滿油,清理乾淨後備箱,有用的搬回家,沒用的全扔掉;再譬如儘量少穿衣服,鞋子輕薄短小,最好上完了廁所再開車,連屁也提前放掉等等。

說到底,省油就是爲了省銀子。升斗小民其實從來不知道中國油價的水有多深。只知道如果漲價,必有前戲,先是媒體上開始小火慢燉,逐日熬煎出國際油價飆升的訊息。而後必有專家現身,哭喊中國油企虧本經營。等到漲價的另一隻靴子終於落到地板上了,相關部門悲壯聲明,爲了社會穩定、人民幸福,已經頂著漲價的壓力挺了多日,卻從來沒有人能夠理直氣壯、言之有據地列個小學生能看懂的漲價公式,說明爲什麼是這麼漲而不是那麼漲?爲什麼是大漲而不是小漲?而待到國際油價陡降之際,多數媒體轉而言其它,專家則整齊劃一地消失了。只有極少數覺悟低下的媒體,還挺直了腰趕著列出中外油價對比,讓廣大羣衆無言以對,傷心難過。

您已閱讀30%(680字),剩餘70%(15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