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城鎮化

大城市不能再讓車優先於人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王韜:城市交通是爲滿足人的出行需求而非車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說,城市需創造對車輛不友好的環境,發展公共交通,才能緩解擁堵和霧霾。

2014中國「兩會」召開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座談會,要求京津冀協同發展,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重新激起了關於城鎮化方向的討論。隨後《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發佈,更是明確提出京津冀等中心城市羣面臨著優化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

誠然,作爲中國三大中心城市羣之一,京津冀城市羣由於北京特殊的政治地位而造成一京獨大的發展結構。巨大的環境和資源壓力隨之而來,造成了北京百姓不滿意,周邊百姓怨聲大的尷尬境地。在諸多被抱怨的問題之中,交通擁堵及與之相關的霧霾問題無疑將繼續困擾京津冀。那麼如今提出的建設」協同發展」的大城市羣的決策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麼?

從目前的官方的表態和討論來看,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或所謂「京津冀一體化」的討論,都集中於周邊城市如何承接北京的功能及產業轉移,甚至難保沒有地方政府把這理解爲奧運前北京重工業轉移的又一次翻版,已經摩拳擦掌,準備以承接高階產業轉移爲名開始又一輪跑馬圈地的工業園建設。

您已閱讀13%(396字),剩餘87%(26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