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雖然有960萬平方公里廣袤的國土,但是能夠方便使用的平原地只佔總面積的12%。日本以多山著稱,但平原地佔總面積的24%。土地是主要的生產要素,土地緊張,各方面都要爭地。在此,農業獲得了優先權,國家設置了18億畝耕地紅線,但對其他用地造成巨大障礙。這種鬥爭有時候表現得非常激烈。土地糾紛是造成上訪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現有的土地制度,其分配管道主要是政府在起作用,或者是權力和計劃配置土地,而不是市場配置。因而效率極低,矛盾極大。中國下一步經濟成長的源泉,必須是資源更合理的配置,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現在的權力配置遠遠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所以改變土地使用權的流動性將是中國經濟追上發達國家的一個主要潛力之所在。這裏講的使用權的流動性,就是有規則的土地自由買賣。特別是農民有權交換他們所有的土地。
在中國經濟改革中巨大轉變的一個方面就是占人口總數40%多的農民問題的日益突出。農民的動向既是經濟成長的原因,又是社會矛盾的焦點。農民的問題主要有:收入低,進城成爲固定居民很難,自己的土地不能受到有效保護,所有權常常被侵犯,
您已閱讀26%(462字),剩餘74%(13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