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

審計
中國要求國企和上市公司對審計機構加強資訊保安審查

三部門聯合印發的選聘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辦法是中國監管機構日益擔憂企業資訊保安的最新跡象。

國企混改:基金的「混」能否代替民資背景戰投的「混」?

鄭志剛:什麼纔是真正混改?國企混改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不是資本社會化,而是轉化經營機制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

民營企業債券的投資迷思

溫凡:對民營企業來說,債券投資者往往也存在類似「信仰」的迷思,傾向於將公司創辦人本身的光環和債券發行人的償付能力聯繫在一起。

信仰破滅之痛:對近期國企美元債違約的思考

溫凡:投資者應重新思考境外債券市場國企與民企的風險區別。對於企業還款能力與兌付意願的分析,經營情況及現金流的把控,纔是信用投資最重要因素。

歐盟
歐盟探討遏制外國國企的辦法

歐盟競爭專員、歐委會執行副主席韋斯塔格正在研究制止外國國企不公平競爭的辦法,以順應成員國加強審查中國投資的呼籲。

中國經濟正在企穩

沃爾夫:據我在中國所見,許多經濟學家和商界人士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中國經濟的確在復甦,不過一些方面依然存在風險。

國企背景公司向中國科技創新行業強力進軍

由於叫車和P2P兩個火熱創新行業違規事件頻發,中國政府主導有國企背景的公司強力向這兩個行業進軍。

中國
分析:青海省投資集團債券違約

據報道,青海省投資集團上週未能支付其香港債券1090萬美元利息,之後又未能如期支付週一到期的2000萬元人民幣在岸債券本息。

中國
中國民營企業貸款變得更容易了嗎?

對36家中小企業的調查發現,45%的受訪者表示很容易獲得銀行抵押貸款。但是抵押要求和貸款審查都更爲嚴格。

中國應如何促進經濟成長?

拉迪:如果中國不迴歸更加市場化的經濟政策,即便與美國的貿易爭端得到解決,中國的成長也很可能進一步放緩。

中國國企改革四十年:回顧與展望

周穎剛、劉曄、張訓常: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關鍵是國有資本誰使用、怎麼用、用的效果如何,只要用得合理,用得有效,而不必刻意保持國有資本的控股地位。

國企
不要再迷信國企

茅於軾:中國改革40年,懂得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好處。可是市場能夠優化資源配置有一個前提,即資源是私有的。

Lex專欄:國企改革與新風險

「習近平思想」地位提升使得經濟改革無法走回頭路,但如果中國富人羣體產生資本外逃潮,國企債務違約的風險就會上升。

國企
國際投資者支持把黨委寫入中國國企章程

包括貝萊德和富達在內,今年一些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對於中國國企修訂章程、使黨委地位高於董事會的決定投了贊成票。先鋒和挪威央行投了反對票。

民生銀行的大股東包袱

桑曉霓:安邦、復星成爲監管機構的目標,而民生銀行與兩者皆關係密切,這讓其在財務和政治方面都顯得脆弱。

能源業
神華與國電上報合併方案

合併後公司將成爲全球產能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總資產將達2360億美元,具有無與倫比的與國有煤炭和發電企業議價的能力。

中國進一步收緊國企海外投資規定

從本週開始,中國財政部將要求中央和地方國有集團說明海外投資的財務可行性,並在事前評估其中的政治風險,同時也要執行更嚴格的審計機制。

中國掀起新一輪國企合併潮

由政府主導的合併依然是中國國企改革的重點,新一輪大規模整合主要發生在煤炭和電力、重型機械和鋼鐵行業。

中國紀錄片講述「殭屍國企」重生記

一位前中國國資委官員製作了一部講述殭屍國企「浴火重生」的影片,此片旨在爭取公衆支持艱難的國企改革。

短線觀點:中國試圖控制債市

李克強在全國人大講話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政府的重點是成長和控制風險並重。中國債券市場已經在反映這種轉變。

社會

國企
美國國會一委員會建議禁止中國國企在美收購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報告稱,中國國企或利用收購來的技術服務於中國國家利益,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中國還會繼續推進改革嗎?

陶景洲:中國政策制定者不願進一步開展以市場爲導向的改革,自由市場在中國經濟生活中的角色將會日益弱化。

中國過高債務令投資者卻步

全球基金經理人認爲,中國企業債務負擔沉重,國企改革幾乎毫無進展等因素,都在拖累中國經濟今後多年的前景。

中國海外併購步伐緣何放緩?

王碧珺、張明、馬劍文:中國海外投資情況如何?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近期完成投資額環比下降41%,原因何在?

中國大企業從委託貸款尋覓更高回報

分析師指出,中國大型國企在覈心業務低迷之際紛紛投入委託放貸業務是令人擔憂的趨勢,可能加劇中國壞賬問題。

中國鋼企上半年扭虧爲盈

隨著中國政府大力推動行業整合,化解過剩產能,中國鋼企在2016年上半年實現盈利,引發全球鋼鐵業復甦希望。

去槓桿
如何拆解國企槓桿率?

鍾正生、張璐:08年後發生了什麼,令國企槓桿率爲何躥得又高又快?去槓桿關鍵在於去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

巡視之後,國企改革如何推進?

單小虎、唐海燕:中國國企改革裹足不前的原因錯綜複雜,與目前經濟和政治、改革意願與國資監管機構相關。

中國擬擴大國企高階主管市場化選聘試點範圍

分析人士稱,從外部聘用更多的高級管理人員,並不會改變中國國有企業內部現有的權威結構。

中國動員國企投入經濟刺激

5月國企佔固定資產投資35.4%,達到2011年以來高位。中國政府正在推動國企加大支出,力圖避免經濟硬著陸。

國企改革:被遺忘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章俊:國企改革實際推進時阻力重重,政策制定者每每希望從頂層設計到操作細節面面俱到,儘量縮短轉型的陣痛期,但行業市場化運營則遙遙無期。

國企改革:「十三五」重心何在?

單小虎、唐海燕、鄭重:中國國企改革經歷了結構調整、股份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三階段;第三階段改革正圍繞產業結構升級展開,其關鍵是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

中國國企改革:從改什麼到怎麼改

程實:義務和利益的匹配機制重塑,涉及簡政放權和激勵相容的敏感方向。圍繞利益這個核心關鍵詞,改革內容已體現了務實風格,「試點+地方」模式逐步成形。

中國工業企業盈利能力呈現分化

FT新興市場主編金奇:去年中國工業企業利潤率一度下滑至2003年以來最低水準,但整體低迷的數字背後卻無法掩蓋不同類型企業之間巨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