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天則橫議

讓我們珍惜政治進步成果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中國經濟改革成績偉大,政治方面也有巨大進步,但願中國能全力珍視這一成果:任何情況下,絕不因政治殺人,最好也能避免因政治抓人關人。

今年七月我訪問了臺灣。此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參觀「228」紀念館。「228」是發生在1947年臺灣百姓抵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運動。這場運動中及後來的白色恐怖中國民黨大約處死了兩三萬人(編者注:死亡人數無明確統計數字),大部分還未必是共產黨人,而是當地百姓中的優秀精英。他們在日據時代就反抗日本的統治,要求民主和平等。1947年正是國共兩黨戰火最旺的時候。蔣介石本人忙於內戰,臺灣的事交託給了陳儀。陳儀在抗戰前是福建省的省主席,他於1934年曾去臺灣考察(當時福建和日據臺灣有官方往來)。他對臺灣社會管理和建設很讚賞,要求福建向臺灣學習。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派陳儀去接管臺灣是事出有因的。

陳儀到達臺灣時,臺灣秩序十分混亂。一方面日本戰敗,以日本爲背景的臺灣政府頃刻垮臺,社會陷入無序狀態。再加上大陸大批軍政人員撤退去臺,原來的秩序完全被打破。臺灣本地人長久以來受日本人的欺壓,現在日本人被趕走了,有一種解放了的感覺,萬民歡騰。但是迎來的國民黨政府既混亂又腐敗,使百姓大失所望。本來臺灣就要靠糧食進口養活當地人,現在新來了一大批外省人,搞得糧食緊張,糧價飛漲,人心惶惶。在此背景下發生了228事件。

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國民黨爲了籌措政府收入,實行菸酒專賣,壟斷菸酒買賣所的的利潤,因而與當地小商販發生衝突,打傷了一名貧苦的擺攤寡婦(後送醫不治身亡),引起公憤,成爲羣體事件。本來失理的是政府方面,但政府誤判形勢,認爲是反政府的力量在煽動,於是蔣介石從大陸調派幾千名軍人入臺大規模實施鎮壓,在街頭上開槍,入戶搜捕,成批地處死政治犯。形成人人驚恐的白色恐怖。

您已閱讀36%(669字),剩餘64%(11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