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天則橫議

中國需繼續破除「公有制迷信」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當前中國面臨的經濟困難,病根子在於仍然沒有突破對公有制的迷信。該公有的就公有,該私有的就私有,實事求是,纔是正確的做法。

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成長,現在轉入到一個新時期。大家希望未來一段時間能夠保持一個中等速度,成爲「新常態」。但是從去年的各項經濟指標和對市場的直接觀察來看,這個希望很難成爲現實。當前的問題是企業大批虧損倒閉,稅收下降,對企業的前景不看好,股市暴跌,人民幣的匯率也在貶值,壞訊息接踵而至。在2016年裏中國經濟很可能是繼續下滑。這是大多數經濟學家的估計。

這種嚴峻的形勢在1978年改革以後也出現過。第一次是在1978年。由於文革浩劫,一切事情都陷入混亂,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第二次是在1990-1991年,受1989年事件影響,經濟極度蕭條,市場冷冷清清,酒店門可羅雀,長安街上汽車稀稀拉拉,飛機上滿是空位子。這兩次危機的嚴峻性遠比現在的更嚴重。但是中國不但從危機中走出來了,而且獲得經濟的大發展。這裏的經驗是什麼?我認爲簡單一句話就是「解放思想」。

第一次解放思想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突破了「兩個凡是」,人民公社解體,啓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連下來的兩年裏解決了解放後27年始終沒解決的喫飯問題,到現在中國人沒有捱過餓。如何餵飽十多億中國人的大難題,由於解放了思想很容易地解決了。解放了什麼思想禁錮?就是對農業所有制越大越公越好的迷信。

您已閱讀33%(519字),剩餘67%(10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