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Kay文章檔案

現在人人都是資本家了

凱:從個人財富到生產資料所有權,再到對企業的控制,資本主義的三方關聯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今天的財富分配範圍更廣了。
2024年9月23日

現在人人都是資本家了

凱:從個人財富到生產資料所有權,再到對企業的控制,資本主義的三方關聯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今天的財富分配範圍更廣了。
2024年9月22日

蘇格蘭會再次尋求獨立嗎?

凱: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以微弱劣勢告敗後,我曾認爲在有生之年再也不會看到蘇獨,但我現在改變了想法。
2016年7月4日

我以身爲歐洲人而自豪

FT專欄作家凱:即便歐洲一體化是一場通向未知目的地的旅程,我仍將投票支持繼續這場顛簸但令人興奮的旅程。
2016年6月23日

直升機撒錢的表象與本質

FT專欄作家約翰•凱:直升機撒錢的表象令人困惑,但本質是依靠短期借款融資的赤字財政。我不認爲它是個餿主意,但鑑於實際利率這麼低,更好的辦法是依靠長期借款融資的赤字財政。
2016年6月2日

英國去留歐盟不應通過公投決定

FT專欄作家凱:乍看上去,公投過程堪稱民主實踐的典範。但重溫政治家伯克對代議制民主的闡釋就會明白,不應採用這種方式做出重大決策,因爲民粹和民主不是一回事。
2016年7月21日

巴菲特模式:廣受崇拜卻無人能效仿

FT專欄作家凱:巴菲特的天賦不體現在善於挑選股票,而是體現在他對企業本質有無比清晰的認識,並成立了一種基於這種認識的商業模式。
2016年5月25日

銀行業
銀行業的真正危險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可憐的桑德斯,如果你不瞭解負責監管全美銀行的美聯準和財政部,如果你不清楚銀行業的真正風險,你怎麼能夠當美國總統?
2016年4月25日

準備迎接第二個「特別世紀」

FT專欄作家凱:羅伯特•高登認爲1870年至1970年是一個「特別世紀」,而過去50年令人失望,IT技術雖然迅猛發展,但生產率增速卻在放緩。這種觀點或許過於悲觀了。
2016年3月6日

衍生品
資產負債表未必可信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從資產負債表和資本充足率計算獲得的表面信息,未能充分道出全球金融體系的複雜性和依賴性。市場參與者對銀行感到緊張,合情合理。
2016年2月23日

Uber
紡織業革命對Uber的啓示

FT專欄作家凱:當年的飛梭發明者遭到紡織工圍攻,所幸他最後得到法國保護。如今Uber的遭遇說明同樣道理:限制競爭有損創新和公共利益。
2016年2月22日

「全美最可恨的人」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史克雷利將達拉匹林從13.5美元一片漲到750美元一片,被封爲「全美最可恨的人」。既然國家控制了藥品上市和市場準入,是否應該也對藥物定價進行控制?
2016年2月5日

股東
股東並非公司所有者

FT專欄作家凱:股東是公司所有者,在此基礎上,董事義務是讓股東價值最大化。我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被人告知「這是法律」了,但這不是法律。
2015年11月17日

金融業
聰明人搞砸金融

FT專欄作家凱:以往金融業由擅長同客戶打交道的人主導,21世紀的現代金融業則由玩轉衍生品的數學高手主導。問題在於,當年的銀行四平八穩,偏偏是現在這些聰明人釀成了金融危機。
2015年10月18日

這麼多現金哪去了?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在英國,發行的現金總量相當於每個男人、女人和兒童都持有1000英鎊,美國的數據是超過2000美元,但這些錢都沒有進入你我的錢包。
2015年10月11日

教育
通才教育永遠讓人受益

FT專欄作家凱:基礎教育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掌握批判性思考、數字演算、寫文章和觀察的能力,以便在未知的未來環境從事富於回報的職業,有一個充實的人生。
2015年9月29日

智慧型手機時代的生產率奇蹟

FT專欄作家凱:過去10年的技術進步將家庭(而非企業)的效率提高到一個不同尋常的高度,這對政府的傳統經濟統計框架構成了不小的挑戰。
2015年9月20日

歐洲
歐洲一體化走得太遠了

FT專欄作家凱:歐盟擴張計劃的地域界限,是否已超越了它能夠合理維持的限度?歷史上的帝國通常都是因爲過度擴張而滅亡,過度擴張會導致外圍國家人口難以駕馭。
2015年7月16日

丹麥
爲什麼說丹麥纔是全球「頂尖國家」?

FT專欄作家凱:我最近參加了一次會議,與會者熱烈討論21世紀全球「頂尖國家」究竟是中國還是美國,有人認爲,這個桂冠其實應歸於北歐國家丹麥。
2015年6月30日

投資者
聰明的投資者不扎堆

FT專欄作家凱:謹慎投資離不開多元化,但現代投資者的「跟風行爲」,意味著短期內幾乎所有種類的資產之間都相互關聯。這導致的結果就是,誰也賺不到錢。
2015年6月7日

我看經濟學教學改革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宏觀經濟理論在金融危機中暴露了不足,現在很多年輕人要求老師講授非主流或非正統經濟學。對此,我是不敢苟同的。
2015年4月23日

創新
警惕「假創新」

FT專欄作家凱:如果把創新融入新玩意中,人們很樂意接受,但涉及改變做事方式的創新,人們就會牴觸。這種對改變習慣的創新的懷疑有其合理之處,尤其是許多新習慣並不代表改進。
2015年3月18日

算一算蘇格蘭擴權的經濟賬

FT專欄作家凱:即使所得稅下放了,蘇格蘭仍會面臨跟上英國其他地區稅收政策變化的壓力。影響英國任何地方稅收和開支的任何舉措,都會通過巴尼特公式影響蘇格蘭的稅收和開支決策。
2015年2月25日

不平等
經濟金融化加劇不平等

FT專欄作家凱:西方國家不平等的加劇主要由兩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造成:金融業的壯大和高階主管薪酬的爆炸性成長。金融業一直在招募更多人才,並付給他們更高的薪酬。
2015年1月19日

政治家不應妄動

FT專欄作家凱:在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法國前總統薩科吉匆匆提出許多建議。他忘記了巴菲特說過的一句明智之言:如果無事可做,那就什麼也別做。
2015年1月15日

皮凱蒂
房價上漲是不平等的一大來源

FT專欄作家凱:皮凱蒂所說的「資本又回來了」之現象背後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土地的增值。房價上升對財富分配有顯著影響,尤其反映在世代傳遞不平等方面。
2014年12月22日

蘇格蘭需要增稅

FT專欄作家凱:蘇格蘭內部關於政策變化的幾乎所有討論都涉及增加開支,唯有增稅一途,別無其它選擇。這是當初支持權力下放的人沒有料到的。
2014年12月11日

民衆爲何總是抱怨?

FT專欄作家凱:蒲柏曾說:「治理最好的就是最好的形式。」在英國和其他國家民衆諸多抱怨的背後,真正的訴求其實是高效的政治領導和強勁的經濟。
2014年11月13日

不要以經濟後果嚇唬蘇格蘭人

FT專欄作家凱:蘇格蘭獨立確實會有經濟風險,但沒必要危言聳聽。蘇格蘭人今天在公投中選擇哪條道路,是一個身份認同和價值觀問題,而非經濟問題。
2014年9月17日

銀行間競爭未必造福客戶

FT專欄作家凱:市場的核心問題是,競爭壓力使銀行被迫向客戶提供「免費的」支票賬戶產品。當然,世上沒有免費之說:銀行以支票賬戶爲依託,用其他方式賺錢。
2014年8月28日

足球
成功不光僅靠天賦

FT專欄作家凱:在體育界,天賦是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但組織和勤奮意義同樣重大,在經濟領域,與之對應的是強大的機制和高效的教育。
2014年7月30日

計程車
計程車監管是個世界難題

FT專欄作家凱:基於移動應用的叫車服務提供商Uber,正在向全世界推廣它的叫車服務。但這激起了歐洲各地計程車司機的反對,也讓人思索該如何解決計程車監管這個世界難題。
2014年5月4日

大數據
大數據處理的侷限

FT專欄作家凱:大數據處理在短期天氣預報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對於經濟學和商界來說,它有助於我們掌握更全面的資訊,但它仍有其侷限的一面。
2014年2月23日

倫敦
倫敦市長不是「小丑」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倫敦市長鮑里斯•強森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正確認識到,倫敦金融中心角色的核心是道德問題。
2013年12月22日

諾貝兒
看不懂的諾貝兒經濟學獎

FT專欄作家約翰•凱:今年諾貝兒經濟學獎的頒獎結果,好比是把物理學獎同時頒給認爲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托勒密,以及證僞此學說的哥白尼。
2013年10月22日

流動性
衡量流動性的最佳指標

FT專欄作家凱:衡量市場流動性的最佳指標,不是股票買賣價差或交易量,而是客戶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他們的要求會得到滿足。流動性往往是下雨時卻找不到的那把雨傘。
2013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