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投資
關注
不應壓制股東聲音
弗利德:美國證交會正在推進一項提案,擬加大投資者將特定議題提交全體股東投票表決的難度。此舉很不明智。
企業社會責任
關注
讓企業更多承擔社會責任就能保護員工嗎?
斯卡平克:商業圓桌會議支持的ESG運動並不新鮮,只是以前叫法不同。企業應服務於誰的辯論從一個多世紀前就開始了。
管理
關注
「股東至上」原則沒有錯
弗利德:商業會議上發出的豪言,不能撕破投資者依賴的法律保護。企業CEO可以考慮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利益,但前提是投資者不反對。
資本主義
關注
美國商界領袖團體放棄「股東至上」
商業圓桌會議將股東列爲五類利益相關者之一,與客戶、工人、供應商和社區並列。這等於放棄資本主義的「股東至上」信條。
公司治理結構
關注
不要讓企業創辦人躲避問責
辛格:研究表明,雙重股權結構的公司從長遠來看往往表現不佳。對於一家迷失方向的公司而言,股東問責權通常是最佳的糾錯機制。
巴菲特
關注
巴菲特向投資者發出年度信
這位投資界元老在信中警告,2019年達成一筆鉅額交易的前景「不好」,因爲那些具有良好長期前景的企業都是天價。
公司治理
關注
股東至上模式的缺陷
普倫德:至少在英國,支持推翻股東至上的呼聲越來越高。在衡量公司的表現上面,投資者更加重視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
企業管理
關注
對公司目標的反思
沃爾夫:公司應當追求利潤且僅僅追求利潤的想法,會造就什麼樣的公司?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軟銀
關注
孫正義:軟銀的「關鍵人風險」
有人說,軟銀的治理原則就是不擋孫正義的道,他不喜歡被人減慢速度。此言說明了圍繞這位創辦人形成的「關鍵人風險」。
寶萬之爭
關注
萬科之爭揭開股東維權新篇章
在發達國家股市中,股東資本必然伴隨股東維權行動。中國的股東通常樂於與管理層保持一致,但新篇章正在揭開。
股東
關注
股東並非公司所有者
FT專欄作家凱:股東是公司所有者,在此基礎上,董事義務是讓股東價值最大化。我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被人告知「這是法律」了,但這不是法律。
股東
關注
「股東價值最大化」值得商榷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按照「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理念經營公司不僅會導致不當行爲,還會妨礙其實現真正的社會目標,即創造更大的繁榮。
中石化
關注
中石化交易:有人歡喜有人愁
Lex專欄:中石化不久前宣佈的兩筆交易似乎只會讓一小部分人極爲滿意,卻讓大部分人沮喪。香港投資者很快就交易的公平性表了態——中國石化股價下跌了8%。
富士康
關注
富士康將遭遇股東發難
股東
關注
股東權利:中美皆非好榜樣
和中國相比,西方投資者或許可以因政治上的民主感到自豪,但在企業控制層面則不那麼樂觀。美國投資者爲求豐厚回報,甘願在問責制度上大幅讓步,雙重股權結構就是典型一例。
股東
關注
反思企業管理者的職責
FT專欄作家凱:現行法律要求企業管理者考慮決策的長遠影響,而不是隻考慮股價。但證券市場的壓力有時會迫使他們做不符合企業長遠利益的事。
EADS
關注
對沖基金TCI敦促EADS出售達索股份
金融城
關注
金融城矯枉過正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金融城的機構渴望建立一套防範措施,防止寡頭出於自身目的控制管理層和董事會。但這種想法出奇的不民主,它把所有大股東都往最壞處想。
股東
關注
股東民主應通過購買表決權來實現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波斯納、魏爾:公司治理運動開展了數十年,卻鮮見成效。基於「市場設計理論」,我們提出了「表決票平方購買制」,期望以此改善公司治理。
股東
關注
如何規避「股東之春」?
英國財報理事會高級投資顧問蒙塔尼翁: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爆發的股東抗議聲浪被稱爲「股東之春」,爲避免此類衝突發酵,企業和投資者之間有必要加強對話,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蘋果
關注
巴菲特:蘋果現金儲備過多
蘋果
關注
Lex專欄:「友好」的蘋果
蘋果自稱「股東友好型」企業,但它的友好表錯了方向。坐擁大把現金的蘋果把錢放在儲蓄賬戶裏,賺取1%的收益,就絕不是什麼股東友好型舉措,
投資者
關注
股東和董事會需要交流
Tapestry Networks合夥人古德曼:「股東之春」導致許多企業的掌門人被趕下臺。那麼,企業的董事們爲什麼不與股東多溝通呢?
臺灣
關注
臺灣CPDC公司股東「維權」
股東
關注
我們需要更負責任的股東
英國財政部官員邁納斯:公司有法律上的所有者,即由董事會代表其利益的股東。在實踐中,股東表現卻不像是所有者。
監管
關注
監管者應站在股東一邊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日前提議,增強股東提名董事的能力,這一新規非常及時,即使內容稍顯保守,但仍是股東的勝利。
監管
關注
美股東有望直接提名公司董事
SEC通過的新提案是美股東近年來取得的最大勝利
奇異公司
關注
韋爾奇:股東價值是世上最蠢的想法
熱門文章
1.
中國經濟的問題是不是「消費不足」?
2.
作爲保守主義的川普主義及其誤解
3.
「新消費熱」中的冷思考
4.
中國企業利潤下降,如何扭轉?
5.
穩定幣:鏈接現實與數字經濟的「橋樑」
6.
川普服務於誰?
7.
中國悄然擴大稀土和磁體出口管制
8.
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
9.
對「主理人」的刻薄嘲笑,是傳統階層觀對身份重構的本能抗拒
10.
全球關鍵礦物「去中國化」進程或將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