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

投資者
如何避免大市場錯覺陷阱?

伍治堅:作爲聰明的投資者,我們要警惕自己陷入「大市場錯覺」陷阱,避免自己盲目跟風,買入那些估值脫離基本面支撐的公司股票。

面對激進投資人發難的兩全之策

趙瑩:如何應對激進投資人的發難,並在危機管理的過程中轉危爲機,一直是初入美股市場的中概股企業需要重視的話題。

投資
市場食利者的神祕死亡

《食利者的謀殺-自殺》一文試圖釐清爲什麼無風險利率在過去20年崩潰,其答案對經濟和股市有著重要潛在影響。

小投資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

福魯哈爾:大宗商品「金融化」扭曲了市場,這不僅僅來自機構,越來越多散戶投資者通過ETF等工具涉足大宗商品衍生品。

股市
從巴菲特的言行看投資美國股市的難度

福魯哈爾:美國正從一場消費者流動性危機轉向一場企業償付能力危機。對於篤信美國藍籌股的一代人而言,押注美國已變得更加棘手。

市場對新冠疫情仍心存幻想

魯比尼:對於此次疫情的嚴重程度,有些投資者仍在自欺欺人。儘管全球股市已經大幅下挫,但最糟糕的時刻尚未到來。

ESG投資者挑戰科技巨擘不當行爲

邰蒂:ESG投資者正在就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問題,向科技巨擘的不當行爲發起挑戰,要求其作出改革。

Lex專欄:2020年投資者不可不防的事情

除了三家重要央行換了新行長可能帶來變數,投資者還需要注意美中脫鉤、科技股IPO、一位環保少女以及美元走勢。

投資
專家估值法和自由競價法哪個更有效?

伍治堅:明白衆人智慧背後的邏輯,對市場充滿敬畏之心,認識到市場的有效性——這是我們成爲聰明的投資者需要跨越的重要一步。

IPO
FT社評:WeWork等企業IPO失敗表明市場在成長

近期數家公司上市失敗的案例表明,理智開始迴歸IPO市場。網路股泡沫破滅20年後,有跡象顯示IPO市場在成長。

把握川普時代的金融資產新秩序

普倫德:重商主義的貓已跳出口袋。世界可能會分化爲區域貿易集團,最明顯的是美國、歐盟和中國。股市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這點?

投資者對6月「特習會」焦慮加劇

隨著快速結束貿易爭端的希望破滅,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爲應對市場進一步動盪,投資者正通過衍生品市場安排各自頭寸。

湯姆•巴拉克:白宮「第一朋友」

投資給現年71歲的巴拉克帶來財富和影響力,包括他與川普的友誼。但一些投資者認爲,他的30年投資記錄不佳。

新興市場投資者不應錯失良機

格里爾:新興市場今年迎來了火熱的開局。在經歷了令人沮喪的2018年之後,這一資產類別突然重新流行起來。

投資者重新湧入新興市場資產

根據美銀美林的一項調查,本月最擁擠的交易是「做多」新興市場,標誌着市場從做空新興市場發生「重大逆轉」。

2019年決定金融市場的幾大問題

2018年標誌性的波動性爲2019年的市場設置了一些關鍵難題。美國債券市場是否太過悲觀?人民幣會繼續貶值嗎?

京東
京東承壓 被要求闡明其未來

劉強東被指強姦的訊息傳出以來,京東股價大幅下跌,突顯外界施壓,要求該公司說明沒有這位掌門人會發生什麼。

中國已非新興市場成長的動力源泉

桑曉霓:中國經濟放緩、中美貿易戰,以及經濟結構轉變,意味著中國作爲新興市場投資者「最好朋友」的日子已屈指可數。

中美對峙對投資者不利

市場不但需要關注中美貿易衝突,還要審視雙方的戰略和政治較量,因爲這些因素使貿易爭端的解決變得更加困難。

新一輪籌資或使字節跳動估值達到750億美元

軟銀可能首次成爲這家中國新創公司的投資者。旗下擁有今日頭條和抖音的字節跳動估值有望超越Uber和滴滴出行。

教育
讓投資者爲每個孩子都能上學出力

布朗:即使每個發展中國家都把教育經費提高一倍,每年的經費缺口仍將達到900億美元。這就是爲什麼要發起國際教育融資機制。

中國外逃對沖基金經理被押解回國

上海阜興金融控股董事長朱一棟在銀行貸款違約,並拖欠對投資者付款後逃往境外。中國證券監管機構7月裁定他有市場操縱行爲。

中國對境內投資者投資在港上市股票設限

業界擔心,中國對投資者投資香港上市股票所設置的嚴格限制,可能會導致香港交易所對外吸引力下降。

2018下半年亞洲展望

陳敏蘭:進入下半年,投資者很可能會看到市場波動更加頻繁,但是亞洲宏觀經濟及企業基本面依然強健,有望帶來戰術及結構性投資機會。

Facebook
Facebook竟以「不客氣」爲由無視女性投資者

蘭姆:作爲一名女性投資者,Facebook竟然以我「不客氣」爲由,對我提出的投資者的種種合理關切不予理睬。

美中貿易對峙引發市場不安

不斷升溫的美中貿易戰首次嚇到投資者,中國股市拋售波及全球,依靠對華出口拉動業務成長的美企股票也大跌。

A股停牌問題仍困擾國際投資者

中國企業暫停股票交易的能力讓投資者「本能地」感到擔憂,因爲停牌直接影響境外機構投資者非常看重的流動性。

中國創業融資大有學問

桑曉霓:對創業者來說,最重要也最令人焦慮的決定或許是選擇用誰的錢。最大的陷阱之一就是從錯誤的投資者那裏拿錢。

資產管理公司2018年面臨哪些挑戰?

資產管理公司今年面臨的問題,包括對投資週期、全球成長、美國資產估值上升、通膨和中國債務的擔憂。

投資者與公司治理

福魯哈爾:許多投資者不關心企業治理,將權力代理給顧問機構,後者對股價的關注造成錯誤的激勵,不利於企業的長期決策。

A股
如果牛市真的來了,我們準備好了麼?

黃凡:股災已過兩年,A股總體呈現底部逐步抬高,在全球範圍內也算中規中矩。爲何多數投資者感覺不到A股牛氣?

中共十九大值得投資者關注

馬格努斯:今年的金融整頓引發了一種議論,即在鞏固權力和控制之後,北京將在改革方面出招。這或許只會是一廂情願。

金融危機十週年:泡沫中最難管的事

朱寧:想在資產泡沫中穩定預期,比在通貨膨脹中穩定預期難度更大。政策制定者難免要面對深度的糾結和困境。

巴菲特
巴菲特如何損害了美國的資本主義?

哈丁:巴菲特投資訣竅的核心是避免競爭,最大限度減少對實體經濟的投資。那些投資於高風險領域的企業家才值得欽佩。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泡沫裏的荒唐事

朱寧:「這一次不一樣了」的想法已經反映出經濟週期的影響了,「經濟週期已被馴服」的說法本身就是泡沫裏的荒唐事。

趙學軍:國際投資者要把握投資中國良機

嘉實基金總經理勸國際投資者把握中國經濟和社會在結構性轉變過程中蘊含的機會,不必再等MSCI明晟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