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週期

ai
經濟運行去週期化

古堯:AI+信息技術+分佈式新能源的組合,就是協同社會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二分法」經濟分析體系,將被取代。

美國經濟迎來超長繁榮週期?

陳稻田:電腦軟體對經濟週期變化的意義可能被低估,疫情和俄烏戰爭或都是小擾動,美國可能將經歷一次超長繁榮週期。

經濟週期與行業輪動,對上游行業意味著什麼?

肖立晟、尤衆元:上游行業中的有色金屬、煤炭等先後出現急速上漲,行情究竟能持續多久?從過去週期表現看,上游行業上漲或持續到3季度。

如何在動盪環境中保持企業高成長?

阿根廷經濟在過去幾十年裏經歷了許多波動,而地產商愛德華多•埃爾施泰因的經驗是利用好這些週期。

美國經濟實現自1854年以來最持久擴張

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認定,此輪經濟擴張已進入第121個月,在持續時間上超過上世紀90年代的擴張期,是二戰後平均擴張期的兩倍多。

貨幣不緊,經濟不興

胡月曉:在既有的政策框架下,歐美貨幣當局都面臨通膨過低的問題,繼續走下去就不得不面臨兩個選擇:是推高通膨預期?還是再擴大貨幣寬鬆?

投資
如何改進美林時鐘?

周穎剛、劉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了對金融週期與經濟週期的理論反思和實踐革新。業界流行的美林投資時鐘,也存在不足,如何改進?

房地產
下行壓力來自何處:經濟週期的視角

王靜文:經濟週期通常包括技術週期、房地產週期、設備週期和庫存週期;從中國經濟來看,至少在今年上半年,這三週期都處於下行階段。

金融危機十週年:反思危機教訓,引領經濟學革命

梁國勇:十年過去了,經濟學理論大廈舊貌依然;基於對危機教訓的總結探尋有形之手、無形之手之外的「第三隻手」,將引領一場新經濟學革命。

中國經濟增速分界線確立

胡月曉:6.5-7.0是最新的中國經濟官方預期,市場對此呈現兩極化傾向:一方認爲這是一個令人滿意的好的增速;另一方則全然相反。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經濟新常態下的新起點

張一:政策刺激、外需意外轉強和改革三重因素帶來了此輪成長;工業企業效益繼續提高,三四季度的成長仍可期待,6.9%左右成長區間是大機率事件。

金融危機十週年:泡沫中最難管的事

朱寧:想在資產泡沫中穩定預期,比在通貨膨脹中穩定預期難度更大。政策制定者難免要面對深度的糾結和困境。

中國風險之辯:銀行股的春天還是迴光返照?

李蓓:從中短期看,信貸需求短期動量依然向上,財政收縮在中期卻具有必然性;銀行系統出清尚未開始,不會有新週期。

金融危機十週年:沒有市場大出清,何來全球新週期?

張明:全球市場至今尚未實現危機後的市場出清,競爭力尚未真正恢復,也尚未找到新成長引擎,復甦趨勢很可能中斷。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誰的「新週期」?

徐瑾:放言新週期,不過是過去「國家牛市」的變體。最大危險恰恰是新週期的預言實現,這樣的成長只會是短暫的狂歡。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價格因素的視角

章凱愷:價格因素將會在中國經濟可能的發展路徑中扮演何種角色?哪怕真實經濟進程只是朝著高廣義通膨的方向邁進半步,也會對各類資產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目前處於庫存週期哪個階段?

王靜文:庫存週期反應更爲靈敏,中國顯然正在經歷一輪新的週期;不過這一週期正在接近高點,政策還需對經濟放緩做出適當對沖。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本輪復甦動力何在?

沈建光:關於中國經濟新週期討論一個基本問題便是,本輪經濟向好的動力究竟何在?是消費、投資抑或是淨出口?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泡沫裏的荒唐事

朱寧:「這一次不一樣了」的想法已經反映出經濟週期的影響了,「經濟週期已被馴服」的說法本身就是泡沫裏的荒唐事。

中國經濟之辯:新週期到來了嗎?

何帆、朱鶴:如果中國政府希望維持較高的經濟成長速度,要麼採取傳統的「強刺激」,要麼及早推出「強改革」。

中國經濟之辯:週期的幻滅與幻滅的週期

趙洪巖:爲何中國在全球經濟回暖中復甦乏力?爲什麼資本市場切換如此之快?哪裏纔是經濟復甦破局之處?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民間投資的活力恢復了麼?

鍾正生、張璐:當前不確定性對國企和民企衝擊並非對稱;防止「國進民退」的趨勢加劇,需要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從資本市場看「新週期」

胡偉俊:如無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偉大公司,巴菲特也黯然失色。中國能否戰勝「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且最難作假的指標,是看出現多少偉大的企業。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製造業復甦的故事有多真?

鍾正生、張璐:今年初以來的經濟數據似乎非常「亮眼」,但當前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也許只能用「乍暖還寒」來形容。

中國經濟新常態步入新週期

胡月曉:從經濟成長的特徵看,起飛階段投資是第一成長動力;走向成熟階段是產業逐漸穩定和定型階段。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空中加油」還是「邁向新週期」?

李宗光:中國經濟再平衡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短期處於「L」型築底階段,新一輪成長週期拐點仍需耐心。

巡視之後,國企改革如何推進?

單小虎、唐海燕:中國國企改革裹足不前的原因錯綜複雜,與目前經濟和政治、改革意願與國資監管機構相關。

國企改革:被遺忘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章俊:國企改革實際推進時阻力重重,政策制定者每每希望從頂層設計到操作細節面面俱到,儘量縮短轉型的陣痛期,但行業市場化運營則遙遙無期。

國企改革:「十三五」重心何在?

單小虎、唐海燕、鄭重:中國國企改革經歷了結構調整、股份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三階段;第三階段改革正圍繞產業結構升級展開,其關鍵是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

中國國企改革:從改什麼到怎麼改

程實:義務和利益的匹配機制重塑,涉及簡政放權和激勵相容的敏感方向。圍繞利益這個核心關鍵詞,改革內容已體現了務實風格,「試點+地方」模式逐步成形。

股市
“8月全球股市下跌是人爲拋售決定所致」

摩根大通研究顯示,對市場動盪以及中國經濟的擔憂,導致基金經理競相拋出股票。此結論是對另一派觀點的回擊,後者將股市調整歸咎於深奧難懂的交易策略。

中國經濟的半個週期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中國經濟和股市自改革開放以來,只走了長期經濟週期裏的半個上升階段。但政策制定、企業投融資決策、投資者資產配置和風險偏好,仍依存於「過去的上升趨勢會延續」的假設,這將導致諸多痼疾與風險。

基礎設施與經濟週期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徐建國:今年以來,中國GDP增速很低,經濟自主收縮風險增大。這種情況下,林毅夫建言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對抗經濟下行,筆者很贊同。

美國步入新的衰退期?

德意志銀行一項研究顯示,按照最悲觀的情況估計,美國可能今年六月就要步入新的衰退期。儘管情況可能還不至於如此糟糕,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本輪週期可能比大家預期的要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