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季度經濟數據走好,對於中國經濟走勢也形成不同看法,這是新週期的開始還是經濟尚且在逐步探底過程之中?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經濟週期之辯》專題討論,編輯事宜,聯繫[email protected] 。
中國統計局出爐的四月份經濟數據普遍低於市場預期,暗示著2016年四季度以來的經濟回暖也許已經見頂,這撲滅了許多人對持續復甦的幻想。相比之下,美國和歐元區復甦穩健,就連長期處於低通膨低成長的日本也實現了連續五個季度的經濟成長,創下十多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成長。爲何中國在全球經濟回暖中復甦乏力?同時,資本市場卻幻起幻滅,股市、債市和大宗商品輪番暴漲暴跌,硬把美林投資時鐘玩成了美林風扇。爲什麼資本市場切換如此之快?哪裏纔是經濟復甦破局之處?二季度的中國經濟恐怕又走到了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關口。
我們先回顧一下中國過去四十年的經濟週期。週期是從前一個波谷歷經擴張、波峯、收縮、再到波谷的過程。文革之後中國經濟第一個週期從1976年經濟波谷開始,之後擴張,1978年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達到高點,繼而開始衰退,1982年達到一輪週期的波谷,該輪週期持續6年。第二個週期是1982年之後經濟開始擴張,1985年是擴張的小高潮,1986年短暫衰退,1987-1988年繼續擴張,到1988年經濟過熱爲波峯,宏觀調控之後直線下行,1991年觸及經濟谷底,該輪週期持續9年。
您已閱讀18%(586字),剩餘82%(26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