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民間投資的活力恢復了麼?

鍾正生、張璐:當前不確定性對國企和民企衝擊並非對稱;防止「國進民退」的趨勢加劇,需要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編者按:一季度經濟數據走好,對於中國經濟走勢也形成不同看法,這是新週期的開始還是經濟尚且在逐步探底過程之中?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經濟週期之辯》專題討論,編輯事宜,聯繫[email protected]

過去十年,民間投資曾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2006年-2012年,民間投資增速保持在30%-50%的高水準,對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經過十年的高速成長,民間投資在整體固定資產投資中的佔比,從2006年初的36%迅猛上升到2015年12月的64%,成爲中國經濟成長的關鍵引擎。2016上半年,民間投資斷崖式下滑引起高度關注,民間投資增速十年裏首次低於總投資增速,且這一狀況目前爲止已持續長達16個月。

2016年5月,國務院通過決議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工作,隨後發改委、銀監會、財政部等部門都相繼採取措施促進民間投資活力的恢復。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強調「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在這些政策背景下,2017年初民間投資增速的確出現了明顯的企穩回升。

您已閱讀12%(479字),剩餘88%(34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