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間投資加速下滑問題引起中國決策層高度重視。5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罕見通過決議,將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要求儘快激發中國民間投資的活力。5月9日,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刊發《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一文,指出「民營企業投資大幅下降」正在成爲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點」。隨後,國家發改委提出了穩定民間投資的七項措施,銀監會也要求銀行自查促進民間投資工作。
穩定民間投資政策信號頻頻釋放,源於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的急劇滑坡。今年1-4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由去年底的10%略升至10.5%,正是投資給寒凝的中國經濟帶來了些許春意。不過,在總投資穩健的背後,是民間投資與政府投資的「冰火兩重天」。今年1-4月,政府性投資由去年底的9.5%猛增至20.6%,增速翻番;民間投資卻由10.1%「腰斬」下滑至5.2%,近乎腰斬。由於民間投資在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中佔比超過60%,是投資成長的核心載體,因而此番民間投資「告急」自然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重視。
筆者認爲,三方面因素導致了今年以來民間投資的加速滑坡:一是,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持續低迷是近年來民間投資下滑的大背景。但這尚不足以解釋2015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由18.1%到5.2%的陡然墜落。二是,2015年以來民間資金「脫實向虛」,進一步加劇了民間投資的低迷。三是,財政發力背景下,政府性投資對民間投資產生了明顯的「擠出效應」。
您已閱讀16%(606字),剩餘84%(30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