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新華社發表了《「e租寶」非法集資案真相調查》一文,指出e租寶的運營模式爲非法集資,其行爲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兩項,涉及犯罪金額500多億,受害者超過90萬人。
從警方已經公佈的情況來看,e租寶以假項目、假三方、假擔保製造騙局,坑害投資者受騙上當。e租寶95%的項目都是假的,主犯丁寧指使專人用融資金額的1.5%-2%向企業買來資訊,並由指定部門負責把這些企業資訊填入準備好的合同裏,製成虛假的項目在「e租寶」平臺上線。爲了讓投資人增強投資信心,他們還採用了更改企業註冊金等方式包裝項目。丁寧承認,「我們虛構融資項目,把錢轉給承租人,並給承租人好處費,再把資金轉入我們公司的關聯公司,以達到事實挪用的目的。」爲此丁寧他們花了8億多元向項目公司和中間人買資料。
現在看來,毫無疑問,e租寶是在借P2P的名義做非法集資,是違法犯罪行爲,並不是真正的P2P。但e租寶在短短1年半的時間裏,從最初的幾個億做大到交易額700多億,設計犯罪金額500億資金!這不得不令人反思:這樣的公司是怎麼出來的,怎麼獲批經營的?是什麼讓e租寶的騙局如此迅速地擴大、發酵呢?這類打著金融「創新」旗號野蠻生長的騙局,在中國有多嚴重?金融監管部門在幹什麼?
您已閱讀23%(522字),剩餘77%(17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