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之辯:新週期到來了嗎?

何帆、朱鶴:如果中國政府希望維持較高的經濟成長速度,要麼採取傳統的「強刺激」,要麼及早推出「強改革」。

編者按:上半年經濟數據走好,對於中國經濟走勢也形成不同看法,這是新週期的開始還是經濟尚且在逐步探底過程之中?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經濟週期之辯》專題討論,編輯事宜,聯繫徐瑾[email protected]

2017年中國經濟開局良好。一季度GDP成長6.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成長28.3%,爲2011年以來最快增速。這引發了經濟學界的爭論,一種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爲,中國經濟已經從「新常態」轉入了「新週期」,可能會進入一輪較爲強勁的經濟復甦。我們認爲,得出這種判斷可能爲時尚早。導致部分企業利潤增加的主要因素並非是需求回升,企業利潤增加之後未必會相應地增加投資,即使企業有意願增加投資,在現有的貨幣和信貸政策條件下也未必能得到支持。其它因素,如政府投資、消費和淨出口亦無法有效地拉動中國經濟成長。中國經濟成長仍然存在下行壓力,如果政府希望維持較高的經濟成長速度,要麼採取傳統的「強刺激」,要麼及早推出「強改革」。

雖然2017年以來企業利潤有了回升,但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雨露均霑。如果觀察各類企業的表現,可以大致發現以下特點:其一,大中型企業利潤回暖較快,同比增速快於工業企業整體增速。2017年1-4月,大中型企業累計利潤同比增速爲31.7%,比整體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高出了7.3個百分點。同時,在工業企業總利潤的佔比已經達到66%,基本上主導了工業企業的總利潤水準。其二,國有企業扭虧爲盈,是企業利潤整體回暖的關鍵因素。2017年1-3月國有企業利潤同比成長70.5%,遠遠高於其它類型企業(集體企業7.6%,股份制企業30.2%,外商企業24.3%,民營企業15.9%)。其三,上中游行業盈利回暖遠好於下游行業。2017年1-3月,上游行業利潤達1228億,去年同期虧損54億。中游行業利潤達到8040億,同比成長36%,其中黑色加工、有色加工、化纖等行業盈利改善最大。相比之下,下游行業利潤同比成長僅爲2.9%。

您已閱讀25%(818字),剩餘75%(24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