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防控金融風險的兩難:金融過度還是金融抑制?

劉哲:面臨結構性不平衡,過度監管和監管真空並存,如何防範金融風險又不至於監管過度,需認識當前金融風險的本質。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當前,防控金融風險是維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戰略性大事。維護金融安全面臨著結構性不平衡的問題,過度監管和監管真空的並存。如何防範金融風險,既能未雨綢繆,不忽視風險,又不至於監管過度,需認識當前金融風險的本質。

理性看待去槓桿

去槓桿應理性對待,並非槓桿越低越有利經濟成長,也不是去得越快金融風險越小。從總量來看,根據國際結算銀行BIS統計數據,2016年以貸款與GDP之比來衡量的中國政府部門槓桿率爲46.1%,企業部門槓桿率爲166.2%,高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槓桿過高對於國家而言會提升債務風險,對於企業而言會增加運營風險,對於一個市場而言,可能會帶來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年初至今,「一行三會」把保障金融安全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貨幣政策從2016年的穩健調整爲穩健中性,限制同業銀行業務的非理性擴張,強化保險監管,迴歸風險保障本質,打擊資本市場金融大鱷,保護中小投資者,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等等。

您已閱讀14%(416字),剩餘86%(24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