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

如何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李楠、陳開宇:完備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需要做到:監管無死角;監管尺度一致;處罰尺度一致。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又需要如何做?

債券
中國債券市場的風險分析與防範

王倩:2023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的違約形勢未見樂觀好轉,在此情景下,中國債券市場所面臨的風險境況如何?投資者應怎樣風險防範?

中國地方債務問題的風險與管理

王倩:建議地方政府成立一個預備違約的防範資金池,當其顯性債務發生風險時,啓動防範資金池,作爲償還顯性債務的資金來源,降低違約風險事件的發生。

央行的目標不是利潤

卡斯滕斯:爲履行職責、應對危機,一些央行面臨虧損。但與失控的通膨和曠日持久的經濟危機會造成的代價相比,央行虧損的代價微不足道。

從村鎮銀行到經濟降速:中國經濟金融何以險象叢生?

中國經濟中蘊藏著多少隱形的金融暴雷風險?FT中文網音訊《i聽粉》欄目近日與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大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教授深入訪談。

螞蟻上市暫停:科技無限,金融有界,監管有度

李楠、陳開宇:螞蟻集團每股68.8元的價格合理嗎?螞蟻應該受到金融監管嗎?金融中介爲什麼賺錢?需要從金融機構特殊性入手,理清螞蟻定位。

P2P
P2P行業的生死劫

何永勤:急風驟雨式監管政策某種程度上鼓勵了融資方的道德危機,導致很多借款方逃廢債行爲的發生。監管初衷與效果之間如何衡量爭議不斷。

抗擊氣候變化是央行的職責

馬特奧斯-拉戈:在確保氣候變化不危及金融穩定方面,各國央行需發揮領導作用,它們有責任控制氣候風險。

數位幣
G7:Libra等數位幣構成「嚴重風險」

G7的一個工作組警告,Facebook的Libra等加密貨幣需要受到嚴格監管,否則它們可能會破壞全球經濟穩定。

中國再次就係統性金融風險發出警告

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即使最初的風險已經化解,在化解過程中可能還有新的風險,存量風險化解了,可能還有增量風險。

達沃斯論壇與會者今年最擔心什麼?

邰蒂:10年前,在達佛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與會者擔心的是經濟和金融體系,如今,他們最擔心的卻是氣候變化。

金融
中國將認定更多「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

全球監管機構已將中國四大銀行劃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如今中國將把更多機構列入該名單,其中可能包含券商和保險公司。

金融業
中國治理P2P平臺的兩難

中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特殊挑戰是,如何在不引起P2P投資者恐慌和潛在社會動盪的情況下控制金融風險?

銀行業
「微表情」技術協助銀行降低風險

這項技術能辨識54種短暫、不自主的微表情,這些表情在大腦有機會控制面部運動之前流露在人臉上,從而讓銀行察覺客戶沒說實話。

那斯達克:挪威交易商違約造成重大損失

奧斯造成那斯達克清算所會員出資成立的1.66億歐元共同違約基金損失三分之二,即1.07億歐元。監管機構勢必對此展開調查。

美聯準
美聯準內部圍繞銀行緩衝資本展開辯論

多名政策制定者呼籲提高大銀行的資本金要求以遏制金融風險,但此舉將招致熱衷於放鬆監管的川普及共和黨反對。

銀行業
中國地方銀行面臨信貸危機

對陷入困境的地方經濟有敞口、依賴不穩定的非存款資金來源、超出監管限制發放影子貸款,是地方銀行的主要風險因素。

中國如何破解債務困局?

沃爾夫: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為刺激經濟成長,中國債務總額飆升至GDP的三倍,這會在中國引發一場危機嗎?

中國私募股權基金「跑路」潮

中國另類資產管理公司成了中國打擊債務和金融風險行動最新的犧牲品。最近幾個月「失聯」基金數量創下紀錄。

中國金融風險比貿易緊張更值得關注

桑曉霓:中國整治非銀機構的行動正導致流動性緊張和投資者驚慌。觀察人士警告,2018年開始讓人聯想起2015年的股市大跌時期。

義大利喚醒投資者風險意識

許多投資者本以爲歐元區政治雖然難免亂糟糟,但不至於再次引發市場波動和無序。義大利時局迫使人們警醒。

盾安集團陷450億元債務危機

這家中國大型製造集團請求政府提供援助,以免發生債務違約。這是對中國當局降低金融風險承諾的一次考驗。

中國金融市場風險有多大?

章凱愷:中國金融市場是一個複雜系統嗎?外部環境變化時,中國金融市場最有效價值「錨」是基本面。嚴格監管意義在複雜系統視角下更加清楚。

中國「去槓桿」還未真正到來

馬格努斯:如果代價是經濟增速大幅下滑,中國政府就不會想要遏制槓桿。但「去槓桿」和「保成長」的平衡術還能玩多久?

比特幣
FT社評:暫時不用太擔心比特幣

比特幣的槓桿不高,似乎只在有限情況中被用作抵押物,因此沒必要太過擔憂,但監管部門需要密切跟蹤事態發展。

中國降低債務努力初見成效

據摩根大通估計,第二季度末中國債務與GDP之比爲268%,比三個月前降低一個百分點,這是近六年來首次下降。

標普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A+

標普表示,長期的強勁信貸成長加劇了中國的經濟金融風險。此舉使標普對中國的評級與穆迪和惠譽的評級相仿。

ICO
中國監管機構警示ICO風險

網路金融協會警告投資者在投資「首次代幣發售」方案前提高警惕,監管機構已對目前不受監管的ICO展開調查。

銀行
信用違約互換正在爲中國銀行業「擋槍」

張化橋:信用違約互換是華爾街的發明,金融危機期間曾重創許多重要的金融公司,而如今此類工具在中國最受歡迎。

抑制金融風險將讓中國經濟更具可持續性

拉迪:中國的信貸擴張已顯著降溫,當局應維持這種更溫和的信貸擴張,這跟降低金融風險和增強可持續性的政策一致。

金融業如何去槓桿防風險?

趙玉睿:金融自我強化到失衡,最終會被市場校正,通常以極端的方式迴歸。引導金融去槓桿,有助於金融穩定。

如何修理中國的金融體系?

普拉薩德:金融改革必須確保更多的信貸流向服務業以及中小企業,並讓成長模式擺脫對資本密集型重工業的依賴。

防控金融風險的兩難:金融過度還是金融抑制?

劉哲:面臨結構性不平衡,過度監管和監管真空並存,如何防範金融風險又不至於監管過度,需認識當前金融風險的本質。

中國努力平衡防風險與保發展

近來,中國政府加大了防範金融風險的努力,但也明白整肅力度過大可能釀成債務危機或導致GDP增速急劇下滑。

中國限制房地產相關融資

房地產開發商在香港股市、債市和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行將受到限制,銀監會要求嚴控房地產金融業務風險。

銀行
IMF風險警告導致德銀股價大跌

IMF稱德銀爲風險最高的全球性重要銀行,同時德銀在美一業務部門未能通過美聯準的一項壓力測試,德銀股價隨之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