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中國金融風險比貿易緊張更值得關注

桑曉霓:中國整治非銀機構的行動正導致流動性緊張和投資者驚慌。觀察人士警告,2018年開始讓人聯想起2015年的股市大跌時期。

國際投資者正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上。實際上,他們應該多加留意的是,北京方面整治非銀行貸款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的鬥爭還在持續,這場鬥爭正導致中國內地流動性緊張和投資者驚慌。

在中國內地,資金仍然非常緊張,即使金融穩定已取代去槓桿化成爲最常見官方話語。在今年6月底上海陸家嘴金融論壇上,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 Banking and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主席郭樹清暗示,中國將出現更多的企業違約,他說這實際上是好事,是遵循市場規律的表現。

隨著利率上升和企業盈利下滑,已經有跡象表明企業進行債務展期和再融資的難度加大了。根據中信證券(Citic Securities)旗下里昂證券(CLSA)的數據,今年中國已出現22例企業違約,未償債務達到210億元人民幣。很多分析人士認爲未來將出現更糟糕的情況。

您已閱讀26%(388字),剩餘74%(11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