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全面地理解中國金融市場風險,變換觀察角度往往能有新的發現。以「複雜系統」的視角,可以有效梳理金融市場整體與部分的作用機制,有助於認識金融監管對降低金融市場風險的意義,爲現有研究成果作有益的補充。
中國金融市場是一個複雜系統嗎?複雜系統理論是系統科學中的一個前沿方向,根據複雜系統的描述性定義,它指的是包含一定數量、存在相互作用的元素的集合,這些構成元素可以基於區域性資訊作出行動,表現出智慧性和自適應性。中國金融市場由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投資者構成,金融資產價格實時反映出投資者對綜合資訊的定價,並且作爲一個整體,金融市場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即自適應能力。中國金融市場是一個典型的複雜系統。
作爲系統整體,其穩定性並不直接等同於組成部分的穩定性,因爲系統在宏觀整體層面「湧現」出了很多在微觀個體層面所不具備的新的特性。從中國金融市場近幾年的實踐來看,金融機構及市場各細分領域在微觀層面遵守各自監管部門的監管指令方面並無太多變化,但各主要類型的金融資產價格均出現異動,即系統在宏觀層面的風險暴露。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場的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加強,出現了諸多傳統監管框架所不能覆蓋的新領域。例如,金融同業業務在2015年前後開始大規模地把債券作爲最終目標資產,這種關聯性直接導致了隨後幾年債券市場的波動加劇,包括在2016年底出現了市場異常波動的風險狀況。這種新的關聯架構的微觀主體沒有違反監管要求,其風險是宏觀層次上的。組成部分的正反饋作用——新的業務模式使同業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景氣度趨於一致——讓系統整體的不穩定性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