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峯會上,馬雲做了日後導致螞蟻金服上市暫停的那個史上最昂貴演講,他演講掀起的蝴蝶效應或許還在繼續,並註定會被人不斷提及。 有意思的是,他在演講中提到, 不要因爲P2P而否定整個網路金融創新。這話聽起來有點怪異,看來即使在最拼命爲金融創新正名的馬雲眼裏, P2P也已經成爲某種負資產。
P2P享受的這種」過街老鼠「待遇, 有其現實的經濟社會背景。 過去若干年,全國不計其數的P2P平臺暴雷,衆多投資者投資款被挪用,受害者數以百萬計。 而導致P2P平臺暴雷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平臺生來殘缺無法承擔融資中介功能, 有的平臺刻意詐騙虛構融資項目, 有的平臺融資項目真實可信,但項目運轉失靈導致資金鍊斷裂,也有的則是典型的龐氏騙局。 亂象紛呈之下, 構成了某種程度的金融風險, 逼迫政府出手強力整頓, 衆多從業者跑路或者鋃鐺入獄,在公共輿論空間, P2P成了非法集資或者集資詐騙的代名詞。
不過追本溯源,我們需要對中國P2P的流變軌跡有一個簡單梳理。
您已閱讀15%(438字),剩餘85%(25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